1980《人生》
路遥的《人生》,作为一部引发80年代“人生”大讨论的作品,有着深刻的时代印记。
影片开头字幕:“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吃穿回暖
1980年全国每人平均消费粮食428斤,人均购买穿着的零售额为42元,平均每人购买日用商品42.4元,购买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电视机等占用的零售额比重,由1952年的0.5%提高到1980年的 24.5%。
军大衣风潮
80年代,在冬季来临时,大家不分阶层、不分男女、不分职务,几乎每人一件军绿色军用式棉大衣。
究其原因,为凸显身材,年轻人需要着装单薄,而当时交通工具又以自行车为主,室内服装无法适应室外的寒冷气候,刚兴起来的防寒服衣太短,权宜之计就是花上一月工资三分之一,买一件价廉物美的军绿色棉大衣。
文娱生活
80年代初,录音机在我国兴起。不论男女老少,听歌、听新闻、听评书、听英语,大家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喜欢的乐趣。城市的公园、广场、街头等地的“露天舞会”,围观者成百上千。只要有广场的地方,就有跳舞的人。
三大件
1982年,物质生活的改善似乎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城市商场出现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新婚家庭的三大件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而现在已经变成了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
电影《少林》上映
80年代是港台剧在内陆风靡的黄金年代,林青霞的中分直发作为经典的琼瑶女发型成为流行。影视剧对生活中流行影响越来越多。
这部影片1982年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韩国公映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成为无数人的启蒙电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也夯实了少林寺在武侠电影中的地位。
电视机
进入80年代,电视机作为普通群众和外界联系纽带,越来越受到普通家庭重视。而电视机难买,贯穿了整个80年代始末。
在农村,电视也多了起来,一些富裕的家庭也会在孩子结婚的时候买电视机。那会儿电视多是放在院里,大家一起看,电视节目打开了农村孩子们向往外界的心窗。从不同节目中,拼凑出城市的样貌。
《射雕英雄传》风靡一时
1985年,香港版《射雕英雄传》开始内陆流行,这就是后来的“85版射雕”。当时电视机还没有普及,一般一个院子一个电视机,大家很早就拿着凳子抢位子,连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嘴里都叨念着东邪、西毒、降龙十八掌。
冬天里的一把火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 的歌我的歌。”《黄土高坡》成为“西北风”最广为人知的代表性作品,空旷、奔放、高亢、悠扬的格调,从歌声中就能感受西北的风情。
大哥大
1987年,摩托罗拉(Motorola)公司推出一款像砖头大小的手机,民间管它叫“大哥大”,成了身份象征,拥有者差不多全是各界显要人士,一到公共场所坐下来,必然是什么话也不说、什么事也不做,先把这大家伙放在桌上,胜过千言万语,绝对的显摆。当时的港片,大老板一定要配“大哥大”的。
爱情变化
80年代婚礼越来越隆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这些“老三件”逐步被淘汰,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已经成为首选。几经转折,多方请托,终于找到“有路子的人”,经过几经波折,终于买到一台彩色电视机。电视机打开的那一刻,大家都感受幸福的泪光。
几经转折,多方请托,终于找到“有路子的人”,经过几经波折,终于买到一台彩色电视机。电视机打开的那一刻,大家都感受幸福的泪光。
变形金刚和蛤蟆镜
1989年,动画片《变形金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立即在全 国掀起了一股“金刚热”。而后变形金刚随着他的周边,影响着一代中国娃娃的成长。
与变形金刚一起引入中国的,还有蛤蟆镜,大镜片,浅颜色,挡风 养目,防晒遮阳,80年代在城市青年中风靡一时, 成为时髦男女的专宠。
随着美国电影的引入,主角们拉风必备的蛤蟆镜,也成为中国青年的心神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