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冠礼,是《仪礼》的篇名。仪礼的作者,实际上据猜测,因《仪礼》作者不详,后人乃以其中的第一篇篇名“士冠礼”命名。
汉族男子旧时的成年礼,嘉礼的一种。“冠者礼之始也”。
远古氏族社会时代,曾流行过一种"成丁礼"。氏族中的未成年者,可以不参加生产、狩猎活动,也不必参加战争,氏族对他们有哺育和保护的责任。但在他们到达成人的年龄后,氏族则要用各种方式测验其体质与生产、战争技能,以确定其能否取得氏族正式成员的资格。
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丁礼在绝大多数地区都消失了,而中国的儒家看到了它的合理内核,将它加工改造为"冠礼",作为人生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仪礼》有《士冠礼》一篇,详细记载士之子举行冠礼的详细仪节。《礼记》有《冠义》一篇,说解冠礼的含义。
士冠礼分为两大礼程,第一程是预礼,第二程是正礼。
预礼即正式加冠前以礼仪规定的程式做好准备事务,大要环节为:
筮日:以占卜确定冠礼日期。
筮宾:在参礼宾客中占卜确定一人为正宾。
约期:商定冠礼开始的具体时辰。
戒宾:邀请正宾与所有赞冠宾客。
设洗:加冠者礼前沐浴与当日特定梳洗。
第二程是正礼,即加冠之日的礼仪程式,完整的次序是十项:
陈服器:清晨开始陈设礼器、祭物与相应服饰。
迎赞者入庙:加冠者家长迎宾客进入家庙。
三加冠:始加布冠,意为冠者具备衣食之能;二加皮冠,皮冠亦称武冠,意为冠者具备基本武技;三加爵冠,爵冠亦称文冠,意为冠者基本具备知书达礼之能;三冠连加的礼意在于激励冠者由卑而尊不断进取,是谓“三加弥尊,谕其志也!”
宾醴冠者:正宾为加冠者赐酒祝贺。
冠者见母:加冠者正式拜见礼仪确定的母亲,未必是生母。
宾赐表字:正宾为加冠者赐以本名之外供寻常称呼的称谓,这个称谓叫做“表字”,以与父母所取名字区别。加冠之后“表字”代“名”,只有父母国君可呼其本名,礼意在于崇敬父母为冠者所取之名。是谓“冠而字之,敬其名也!”这一程式到春秋时已经少见,战国以至秦、西汉,世事风雷激荡,这种一人两称的繁琐程式已经大体消失或以变通形式取代,人多以本名现世。诸如苏秦因是洛阳人而承袭周礼,加冠时取表字“季子”者,已经很是罕见。东汉伊始,士绅贵胄复的尊儒礼之风渐盛,本名外取字的古礼重新恢复,一时蔚为风习。这是后话。
见家人:加冠者以成人身份正式礼见所有长幼家人。
见尊长:加冠者以成人身份正式拜见乡老族长大夫或国君。
醴宾:主家宴请参礼宾客。
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
行冠礼之年,也就是进入成年的年龄,有一定讲究。儒家认为,人的成长离不开学习,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学习内容。《礼记·内则》说,六岁,教以数目与四方之名;八岁,教以礼让,示以廉耻;九岁,教以朔望和六十甲子;十岁,离开家庭,住宿在外,向老师学习"书计"(文字)、"幼仪"(奉侍长者的礼仪),以及有关的礼的篇章和日常应对的辞令;十三岁,学习音乐、诵读《诗经》,练习称为《勺》的舞蹈(文舞);十五岁之后称为"成童",练习称为《象》的舞蹈(以干戈为道具的武舞),以及射箭和御车。经过七年的学习,也就是到了二十岁,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的基础,而且血气强盛,身体发育成熟,能够独立面对社会,《礼记·曲礼》说"男子二十冠而字",此时可以为之举行成年礼。成年以后,还要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学习的内容,《礼记·内则》有具体的记载。
上一篇:礼仪礼节《祭祀》
下一篇:《仪礼》篇次二《士昏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