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的“忠”是愚忠吗?
阿标
2024-05-15 20:33:29
0

现在的国人一提到“忠”,就会联想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其实这恰恰是对其的误解。《说文解字》上说:“忠,敬也,尽心曰忠。”《忠经》中的解释是:“忠也者,一其心之谓也。”朱熹在《四书集注》中也说:“尽己之谓忠。”这都是对“忠”的正确理解。

显然,“忠”是一种人对他人他事应具有的品德和行为准则。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份内之事,对亲、师、友、君所交待的事要忠(尽心),而且待亲、待师、待友、待君都应该忠(尽心),当然这“忠”并非是无原则的。

在孔子的儒家学说看来,“忠”隶属于“仁”,忠是诚实的表现,它同时受“义”的节制,是众多美德中很值得称道的。《论语.里仁》里曾子曾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学而》中有言:“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也就是说,君子行事以忠信为主。

不过,纵观《论语》,孔子从未要求臣应对君无条件的“忠”。《论语.八佾》篇中,有一段鲁定公和孔子关于臣子忠于君的对话。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孔子的意思是,如果君主能按照礼来对待臣下,那么臣下就会尽心去做君主所任命的份内之事。即君王以礼待臣子是臣子“忠”的前提。

(儒家经典里没有“侍君”一词,这里的“事君”意思是尽心去做君主所任命的份内之事)

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对“忠”的理解还有:“上思利民,忠也。”(《左传.桓公六年》)“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大意是在上的人想到使百姓得到好处,这是忠;一个人遇到患难的时候,不忘记国家,这是忠,如屈原。

从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忠”由原来的儒家的伦理范畴一跃成为重要的政治道德范畴,其含义主要是指对君主忠诚。

汉代马融的《忠经》上如此说道:“忠能固君臣、安社稷、感天地、动神明,而况人乎?忠兴于身,著于家,成于国,其行一也。”

大意是“忠”能使君臣关系稳固,能使天下安,感天动地。他认为“忠”包括自爱、怀乡和爱国三个层面。从《汉书》之后,历代史书中都设有《忠义传》。

1

历朝历代的人们围绕着忠诚、忠信、忠义、忠恕、忠贞等尽情地演绎着。

东汉班超41岁时就随窦固出征西域,并凭借智慧和胆量,纵横天山南北,为反击匈奴的侵扰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后,班超长期驻扎在西域,并与当地少数民族王室通婚。公元100年,班超年近七旬,衰老思归,遂上书和帝请求还乡:“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和帝为其言所感动,于是准奏。公元102年,班超携家人回到洛阳,被拜为定远侯,同年病逝。与班超类似的,还有蔡文姬归汉。他们对家乡的眷念、牵挂不正体现了“一于其家,忠之中也”吗?

而其后的三国大舞台更是上演了“忠义、仁义、信义”等大戏。桃园三结义将刘备、关羽、张飞命运相连,三人终生不负这“忠义”;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后,承天意出山辅佐其成就霸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颗忠心辉映历史。是以“遥看三国事,满盘皆忠义”。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的唐太宗知人善用,臣子们都十分忠于他。而他对臣对君的“忠”也有着独到的见解。贞观初年,有人上书请求唐太宗清除奸臣。太宗问道:“我所任用的都是贤良忠臣,你知道谁是奸佞之臣吗?”“臣请陛下假装发怒,以此试验群臣。

如果谁能不怕陛下的震怒,仍敢直言进谏,就是忠正之臣;如果只是顺从陛下旨意,一味阿谀奉承,则就是奸佞之人。”太宗听后,哂然一笑,说道:“流水是清是浊,在其水源。君主是政令的发出者,好比水的源头,群臣百姓好比是流水。

君主带头伪诈而要求臣下行为忠直,就好比水源混浊,而希望流水清澈一样,是不合乎道理的。我想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想用伪诈的方法破坏社会风气。你的方法虽然很灵验,我却绝不能采用。”

宋初的曹彬为人忠心耿耿,被宋太祖视为心腹。宋太祖最初在澶州任职,效力于周世宗。曹彬是周世宗的亲信,负责安排膳食。微信搜索 华人传统文化 公众号 看更多好文。宋太祖曾经向曹彬要酒,曹彬说:“这是官家的酒,不能给你喝。”于是自己去买酒给宋太祖喝。后来宋太祖即位的时候,昭示群臣道:“周世宗的官吏中,不欺骗主上的就只有曹彬。”

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北宋杨家将也是满门忠烈,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佘太君、杨门女将等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太宗初年,杨业在攻打辽军的战役过程中,孤军陷人重围,最终“力战尽日”,中箭被俘。在辽营中,杨业宁死不屈,最后绝食三日殉国尽忠。与杨业一起殉国的,还有他的一个名叫杨延玉的儿子。

杨业殉国后,朝廷旌表其“尽力死敌,立节迈伦,诚坚金石,气激风云,求之古人,何以加此!”而勇猛善战、智慧超人的杨延昭更是令辽国人闻风丧胆,他们认为他是天上的将星下凡。

杨延昭前后守卫边境20多年,辽国人因对其畏惧,不敢侵扰,边疆百姓过着比较安定的生活。杨延昭去世后,送行的人民“多望棺而泣”,就连辽国人也举哀致敬。

南宋的岳飞,被视为是“忠”字的化身,只要一提到岳飞,大家马上联想到岳母在其背上刺的“精忠报国”四个字。

岳飞那“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气魄感天动地。岳飞不仅忠义可嘉,而且在家对母尽孝,于军中带兵,严守“仁、信、智、勇、严”,因此博得“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美名。虽然岳飞被奸臣害死,但岳飞的风骨和忠诚却世代为人所歌颂。

还有宋朝的陆游、文天祥,明代的于谦、麴祥、杨继盛、袁崇焕、郑成功,清代的谭嗣同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回荡着这样的声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杨继盛),“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相关内容

中国文化具有六个鲜明特色
第一,中国文化具有独特的循环认同,即个人和社会、道德和政治、信仰和...
2024-06-20 14:09:17
传统文化中的“忠”是愚忠吗...
现在的国人一提到“忠”,就会联想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
2024-05-15 20:33:29
探秘中国画,艺术传承与文化...
中国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意蕴,同时也具有...
2024-05-06 21:50:42
过年的祭祖,是传统文化的传...
回家的路上,爷爷打来电话,他神秘地告诉我:“这次过年,我会带你和赵...
2024-03-24 17:04:17
清朝李毓秀创作的三言韵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传承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美德的重要载体,具有...
2024-03-12 14:02:05
兵家圣经《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
2024-03-11 16:50:22

热门资讯

法家经典著作《韩非子》 《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二十卷,韩非撰。韩非(公元前280~公元前233),战国时期韩国人,...
传统文化中的“忠”是愚忠吗? 现在的国人一提到“忠”,就会联想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其实这恰恰是对其的误解。《说文...
宋词《临江仙》写得极美,在杏花... 一阕宋词,写就烟雨朦胧的春景。而那一阕阕宋词,也正是文人墨客情感的寄托。恰如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
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宋拓本 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宋拓本(孔氏岳雪楼本)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墨纸尺寸(每页):23.6×12.2厘...
传统文化知识《儒家思想》 儒家,又称儒学、孔孟思想、孔儒思想,是一种起源于中国并同时影响及流传至其他周遭东亚地区国家的文化主流...
兵家思想《司马法》 《司马法》又称《司马兵法》或者《司马穰苴兵法》,为中国著名兵书之一,其成书年代和作者均具争议。司马法...
汉语文字,为各民族语言和文化作... 汉字是汉语书写的最基本单元,其使用最晚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诸般...
邯郸的成语典故,华夏历史文化长... 邯郸的成语典故,集中原与边塞之风韵、蕴文化与哲理之内涵,在华夏历史文化长廊中独树一帜,堪称国之瑰宝。...
为什么要学书法? 今天,书法所承担的政治、社会功用已经基本卸去,社会发展不能离开汉字,但几乎用不着传统的书写。当电子技...
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 根据先秦古文献和史料记载,华夏各邦本是一家,均传承自轩辕黄帝。黄帝与后世的颛顼、帝喾、尧、舜和大禹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