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礼被称为"摇篮边的礼仪",世界许多民族的出生礼都与宗教密切相关,但华夏民族的诞生礼仪更多的带有儒学和世俗的色彩。可以说,华夏传统的出生礼,是儒家礼义与世俗生活紧密结合的产物。弄璋、悬弓等,礼义色彩浓厚,洗三、抓周等世俗风格明显。随着儒学的式微、世俗的扩张,和其它华夏传统礼仪一样,传统出生礼在发展过程中整体上呈现俗进礼退的趋势。儒家赋予了出生仪式类宗教色彩,庄重、优美、寓意深刻是其优点,但同时,又有宣扬男尊女卑等不良伦理的呈现;世俗将诞生礼回归生活,亲切、欢乐是其所长,但同时又走向了庸俗、愚昧和肤浅。
到了当代,社会将生命礼仪进一步异化,仪式表达的传统意义正在被彻底颠覆,正在逐渐演变成为积累财富、养蓄人脉、编织社会网络的工具。传统的生命礼仪徒具空壳,一些礼仪消失了,另一些"礼仪"却被迅速制造,婚丧嫁娶之外,乔迁、升学、入伍、升职......不愧是"礼仪之邦"的传人,这种文明"继承创新"的本领似乎与生俱来,可悲的是,"承"的是残缺不全的"礼仪之邦","传"的更是奇形怪状的"利益之邦"。
传统诞生礼已经被彻底异化,劣质的成分被无限地放大,积极、健康、优美的元素已经非常稀薄。出生礼已经成为了人际关系的骚扰者,成了让很多人不胜其烦的负担。真正优美的民族特色已经基本无处可寻,虚假的、庸俗的"传统风格"却异常顽固地被代代传承。
上一篇:西周五礼之一《军礼》
下一篇:年方二十礼仪《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