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篆的对称。又称秦篆。由籀文发展而成,字体较籀文简化。相传为李斯所作。小篆形体匀圆齐整,存世有《琅邪台刻石》和《泰山刻石》残石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巩固其统治地位,采取了一系列的国策,其中有“书同文”,就是要求全国统—文字,废除六国文。
秦始皇大统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故秦相李斯在大篆籀文(金文,石鼓文等)的基础上,加工、整理、制定了秦代的标准书体——小篆。此举可谓是我国汉字的一大进步。小篆的诞生标志着汉字的统一,是我国汉字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对汉字的规范和对隶、楷、行、草诸书的变革起了重要推动的作用。
小篆为长方形字体,强调结构,讲究“上紧下松”,各个笔画空间平衡对称的规则。其笔画圆劲均匀,线条粗细几乎一致。圆起圆收没有笔锋且横竖间隙相等。
小篆发展初期,整体字形宽而方,左右均衡,结构得当,体态端庄而妍美,已展现出小篆的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