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豫剧戏目《朝阳沟》
阿标
2024-03-18 16:54:56
0

1

豫剧《朝阳沟》在中国现代戏的历史上所具有的独特的品位和所拥有的特殊地位是无可争辩和替代的。该剧由河南豫剧院三团在1958年5月19日首演于郑州,编剧杨兰春,导演杨兰春、许欣,音乐设计王基笑、姜宏轩等,舞台美术设计关朋。魏云饰银环,王善朴饰拴保。同年6月在北京演出,影响进一步扩大。在其后的演出中,魏云主演银环,马琳饰演二大娘,高洁扮演过拴保娘。196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其摄制成同名戏曲艺术片在全国公映,更加引起社会轰动。数年间,该剧被改编为京剧、评剧、吕剧、滑稽戏等剧种,在全国各地演出。

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 重点扶持作品名单,豫剧《朝阳沟》入选“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

作品简介

2

《朝阳沟》的问世,无疑是现代戏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优美的旋律,生动的情节,再加上豫剧三团各位艺术家精湛的表演,使得这部作品一经问世便名闻全国。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朝阳沟》中的大部分唱腔在中原地区仍还在广为传唱和流传,这一切都证明了《朝阳沟》所具有着的顽强的艺术生命力。

剧本有单行本出版。全剧共8场,描写高中毕业生银环到未婚夫拴保的家乡朝阳沟参加农业生产,遇到了一连串困难,思想上发生动摇。在中国共产党基层支部和群众的帮助下,又由于在劳动中培养起来的对土地和庄稼的深情,使她认识到农村也是知识青年贡献力量的广阔天地,终于在农村扎下根来。

《朝阳沟》在运用传统戏曲形式表现现代生活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剧作除主人公银环外,还刻画了拴保、拴保娘、拴保爹、二大娘、老支书等朴实、忠厚的农民形象。在这些人物身上洋溢着崭新的思想感情,表现出社会主义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全剧语言富有个性特点,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唱词生动、风趣,节奏明快。剧本故事完整,人物集中,在运用传统的结构方法方面取得了成就。1963年,《朝阳沟》摄制成戏曲艺术片。京剧、评剧、吕剧、眉户、滑稽戏等都移植、演出过本剧。(见彩图豫剧《朝阳沟》(魏云饰银环,常香玉饰拴保娘))

值得一提的是,1982年,杨兰春根据农村的生活变化,还创作了《朝阳沟》的续篇《朝阳沟内传》。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

相关内容

非遗 | 中国各地传统戏剧...
豫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是主要流行于河南...
2024-03-21 21:47:11
国粹豫剧戏目《三哭殿》
哭殿,河南越调传统剧目。又名《三哭殿》、《金水桥》、《秦英钓鱼》。...
2024-03-18 20:02:47
国粹豫剧戏目《唐知县审诰命...
该剧故事源于民间传说,河南罗戏中有此剧目。河北邯郸市、河南鹤壁市、...
2024-03-18 20:02:37
国粹豫剧戏目《花木兰》
2014年12月16日晚,“新古典主义”豫剧音乐剧——常派经典《花...
2024-03-18 17:55:24
国粹豫剧戏目《春秋配》
该剧描写的是李春华与姜秋莲历经坎坷和磨难终成姻缘的感人故事,剧名因...
2024-03-18 17:34:00
国粹豫剧戏目《五世请缨》
《五世请缨》,1957年陈宪章根据剧目《十二寡妇征西》整理改编的豫...
2024-03-18 17:31:35

热门资讯

国粹京剧戏目《打渔杀家》 《打渔杀家》是京剧中著名的剧目。这个戏本是《庆顶珠》中的两折,又名《讨渔税》,似取《水浒后传》中李俊...
国粹京剧戏目《挑滑车》 《挑滑车》,京剧传统剧目,长靠武生戏,又名《挑华车》、《牛头山》, 常与《牛皋下书》连演。故事取材于...
国粹京剧戏目《三击掌》 《三击掌》(传统剧目)是京剧《红鬃烈马》的一折,它讲述的是唐丞相王允在长安城内高搭彩楼,为三女儿宝钏...
赵氏孤儿究竟是怎样的一段历史故... 元朝时期,有一部很有名的元杂剧名为《赵氏孤儿》,是纪君祥所作,但故事的背景却并非是元朝时期,而是春秋...
国粹中国书体《燕体》 燕体,也叫燕书、燕书体,是中国书法的一种新书体,是当代书法家马永安所创。燕体如笔露锋,收笔出锋,中锋...
国粹京剧戏目《长坂坡》 该剧目讲述了新野撤走,在长坂坡被曹操率兵追杀,所部及家眷失散。赵云舍死忘生,单枪匹马七次冲入曹营。终...
国粹京剧戏目《搜孤救孤》 又名《八义图》,京剧剧目。老生传统戏。改编自中国古典戏剧《赵氏孤儿》,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氏因奸...
国粹豫剧戏目《宇宙锋》 《宇宙锋》是中国戏曲的传统剧目,描写古代受封建势力压迫婚姻不得自由的一个女子向恶势力进行斗争。其中梅...
国粹京剧戏目《五人义》 明朝天启时,阉寺魏忠贤,弄权误国,作威作福,残害忠良,居官者若非魏之私人,非但功名不能保,即性命亦岌...
国粹豫剧戏目《三上轿》 《三上轿》,豫剧传统剧目,戏全本《假金牌》之一折。三哭三别三上轿,上而又复下,故得名《三上轿》。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