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带来亲切回忆,勾起了大学时光的记忆。时光如梭,转眼已到老年,尽管内心仍感觉年轻。上世纪八十年代,能够进入大学的都是学业出类拔萃的人才。当时大学的招生比例只有百分之四,十分精英化。中专毕业生非常抢手,各单位都争相录用。更早的时候,情况更为严峻!八十年代高考只有一份试卷,大中专升学率仅为4%左右,绝大部分人都无缘入学。中考同样存在分流,上重点高中的人寥寥无几。而现在只要不笨,都有机会上大学。
天之骄子,确实如此。然而,与现在相比,当时北大和清华的招生规模要小得多,特别是在六十年代更是如此。那个时代,能够考上北大和清华的人寥寥无几。我曾有一位数学老师,专门教授几何,他总是低调谦虚。然而,有一次他向我透露,他仅有一儿一女,儿子进了清华,女儿则考入了北大,这令我非常吃惊。在当时,能考上中专已经是一件让人欢天喜地的事情了,而大学更是被视为精英的殿堂。然而,随着大学扩招的推行,好像每个人都能够进入大学了。
那个时代的学子,眼里有光,心中有建设国家,为四个现代化的做贡献的宏伟目标,总是奋发向上,积极进取。
这幅照片展示了一种极具时代感的场景——一个人抱着半颗西瓜大口吃着。它具有如此独特的形象,以至于即使放在历史博物馆里也非常值得一看。数十年后的人们看到这张照片,可能会先感到惊奇,然后不禁大笑出声。照片中展现的是人类以前吃西瓜时使用勺子,半颗半颗地托住西瓜慢慢品味的情景。
宿舍里有8个人或者6个人居住。当有8个人时,每个宿舍中有7个人入住,留下一个床位用来放置箱子。此时,宿舍内确实有四个双层床的位置,但是其中一个床位被用作两人使用的桌子,另外两张床中间放置了两个桌子,供四个人使用,这样宿舍内的6个人每人都有一个用于读书写字的位置。其中两张床上还放置着面盆和箱子。晚上十点之后,宿舍变得非常热闹,因为这是散了晚自习之后大家聚集在一起的时间。
1987年教师节,84级学生们去看望自己的老师。朝气蓬勃,身健体康,坚定信念,敏锐目光,追求知识,如饥似渴似渴。
在七、八十年代,大学生是社会的瞩目焦点,他们是天之骄子,充满阳光少年的活力!这一代大学生朴实无华,勤奋学习,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怀揣着远大的理想!他们的奋斗就像那首歌所唱的一样,他们愿意将青春和力量奉献给祖国!
眼里有光,心中有梦!充满活力,充满自信,充满笑容,充满希望!那時候學生的眼睛裡有光,笑容是真誠燦爛的,現在的學生眼睛裡多了幾分迷茫,笑容是油滑老成的。
80年代的北大女神,那时候的青春美女有如此之美就是真正美女,也曾是国之栋梁,现在也走到了临近退休的站点,一代风流人物。
在八十年代读书时,高中和大学都没有食堂。因此,我们通常会回到宿舍吃饭。不过,与高中相仿,大学时我们的用餐方式也是非常有趣的。我们会组成小团体,边聊天边散步,享受着悠闲自在的时光。这种方式让我们的用餐时间变得愉快而轻松,更胜于在食堂用餐的体验。这段纯朴的青春岁月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回忆。
我对清华的变化感到非常惊叹和珍惜!我去过多次,发现它的发展变化确实非常大。尽管仍然需要改进工作,但作为国家顶尖大学,清华已经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80年代的清华大学,已经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了。
那时大学里就是这个样子!人生短短几个秋!蓦然回首,人已到老年!虽然感觉自己还年轻。艰苦的条件更能造就人才!怀念八十年代的生活和时光,尽管没有考到一流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