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家在湘南的大山沟。
上学的时候,父母说得最多的话,不是“好好读书”,而是“读书不好的话,就去打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偏远乡村,家家户户都很穷,很多家庭,连上学的学费都交不起。虽然,那时候的学费不贵,初中一学期,才几十块钱。但是,那时候的钱,不好赚。
山里的人,到林场去伐木,劳动一整天,才几块钱,运气好的话,能拿到十多块钱。
为了供养儿女读书,我的母亲养了七八头猪。即便如此,家里还是很穷。土胚房,树皮屋顶,这样的“形象”,一看就是穷人的家。
我初中毕业后,准备去东莞打工。那是1994年的夏天。
刚刚凑好路费,准备动身了。母亲开恩,送我去上高中。就这样,去东莞打工的行动,推迟了三年。
当我第一次站在东莞这片土地上的时候,是1998年的春天。
我在企石镇,兜兜转转了老半天,找到几个老乡,希望他们能够介绍去入厂。可是,越急越办不好事。
有老乡调侃着说:“你赶紧入厂,要不然的话,风餐露宿,你就够受了。”
在信息不通畅的年代,人在东莞,要是身上没有钱,还举目无亲,真的像流浪一样,就是要联系到亲戚朋友,都好难。
为了尽快有地方落脚,我在老乡的帮助下,走进了一家电子厂,主要生产收音机和录音机。
厂里的规矩很多。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发工资不太准时。
比方说,我所在的厂里,有时候要两个月才能结算一次工资。
另外,如果你没有满一年,就要提前离厂的话,工资结算过程很长。这是厂里的规矩。
我从老家来的时候,身上只带了四百块钱,除去路费,就所剩无几了。如何熬到发工资的那一天?我很担忧。
其实,令我更担忧的是,厂里每天都加班到夜里十点,没有周末。一个月只能休息一天或者两天的样子。
走进车间,组长对我说:“你就负责压弹簧吧。工作很简单,速度要快点。”
后来,我又转到锡焊的工位。
从上午八点,到晚上十点,人活成了机器一般。除了埋头苦干,连起来上厕所的时间,都要“控制”。要不然,你的前面的人,会把半成品都堆在你的桌子上,后面的人也会骂你,嫌弃你太慢了,要影响下班时间。
虽然大家拿的是计时工资,但是整个流水线上,就没有停歇的时间。组长、主管,想方设法催促大家,要快一些。
并且,在安排工位的时候,手脚相对快的人,安排在首位,后面的人,似乎是逼着要加速工作。
有时候,因为赶工,加班到夜里一两点。什么时候,完成了指定的任务,什么时候下班。不过,第二天可以睡个懒觉,不要早起,算是另一种美好。
在厂里的第二个月,我向在石碣镇打工的表姐求助。
因为没有拿到工资,家里带来的钱,都花光了。我向表姐借钱。
搭车去石碣镇,公交车上的播报员,只讲广东话,我似乎听不懂,只能靠猜。我想,东莞这么多打工的外地人,公交车上,为什么没有普通话的播报员?
我在常平就下了车,然后转车到石碣镇。到了石碣镇,我找不到表姐所在的厂。
那时候,我们都没有手机,只能通过厂里的座机互相联系。
表姐也是在一家电子厂上班,他们的厂很小,只有一百多人。
表姐带我去吃了一碗面,然后给了我五十块钱:“如果在企石镇不好混,就来石碣吧。相对来说,我们厂里自由一些。”
在休息的时候,我和工友去逛夜市。
东莞的夜里,很热闹,不管哪个镇都一样。很多年轻的人,只有在夜里才有时间和喜欢的人相聚,到处去看风景。
街上到处都是地摊。那时候的收音机、手表、闹钟等,都很便宜。
一块石英表,才二十块钱。我的表姐,过年的时候,带回了十多块石英表,分给家里人,还送了一块给我。
石英表的指针上,有荧光,在黑暗里,也可以看清楚是几点钟,让人感觉神奇。
我在电子厂待了四个多月,就准备返乡了。
我和主管沟通了很久,一直小心翼翼地说话,但是主管并没有答应迅速把余下的工资都给我,而是毫不留情地说:“离开的话,我开个条子给你,工资的话,我也做不了主。”
说起工资,一个月才三四百。工资真的不多,但是比在家里种地,强很多。
当我离开主管办公室的时候,心里很难受。
离开电子厂的那一天,我鬼使神差地弄丢了厂牌。在门卫室,保安盘问了很久,硬着拉着我,不让我离开。
我不得不折回到车间,找到主管。他打了个电话给保安队长。
后来,2004年的时候,我再一次去了东莞打工。进了一家电路板厂,待了一年的时间。
时过境迁,再看东莞。70后的人,真的不少。
我的初中同学,还有二十多个人在东莞奋斗。有的同学,混到了管理岗位,有的同学,在技术岗位,还有一些同学,仍旧是普通打工者,混日子而已。
70后的打工人,真的老了,可是不打工,又能做什么呢?家乡留不住肉身,异乡留不住灵魂。
看看头上的白发,忽然发现,一代打工人,有太多的辛酸往事。
人啊,总要经历一些事情,才能真正成熟。打工,虽然不是很好的出路,但是提供了很多的机遇,也迎来了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打工的环境、工资待遇都改变了很多。很多厂,都会缴纳社保和医保,让打工人,老有所依,病有所养。
相信以后的日子,总会越过越好,起码等自己六十岁的时候,能够享受退休生活。
在东莞打工的兄弟姐妹们,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