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工艺术《加牙藏族织毯技艺》
阿标
2024-03-16 15:14:03
0

1

藏毯是青海藏族的传统手工织造品。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了藏毯的编织技艺,明末清初达到成熟期,经过三千多年的传承,青海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藏毯织造行业。

1959年,海西柴达木诺木洪文化的发现地、塔里他里哈遗址中出土的毛席残片,是中国出土的最早的“毛席”实物(后陈列于青海省博物馆内),证明了青海藏族先民几千年前就已经掌握了原始藏毯的编织技艺。据考证,该“毛席”残片的原材料就是青海的藏系羊毛,即世界公认的西宁“大白毛”。

工艺特征

2

加牙藏族织毯产品以卡垫、马褥、炕毯、地毯为主,有以藏式吉祥图案为主的传统藏毯、仿古藏毯、包芯卡垫藏毯、丝毛合织藏毯、丝绒藏毯等,花样新奇,做工精致。图案具有大气、配色艳丽、雍容华贵等风格特点。

加牙藏毯品种繁多,讲究工艺,有14个系列、70多个品种的高、中、低档产品。它采用植物染料低温染纱、低温洗毯的工艺,毛质不受损伤。织出来的毯子色泽艳丽、弹性好、不脱色、不掉毛。在编制方式上采用连环编结法,密度纵向每5厘米有9~13个扣,毯面较厚,约15毫米以上,保留了传统藏毯边缘不缠线的特点。

藏系绵羊毛是世界上公认的织毯优质原材料,加牙藏毯的原材料来自天然放养的藏系绵羊毛、山羊绒、牦牛绒和驼绒等,通过低温染纱、低温洗毯等工艺流程,成品具有色泽艳丽、弹性好和不脱色掉毛的优良品质。藏毯从材料的选择、纺纱、染色、编织等都用手工制作,因此其色泽艳丽而不褪色,质地坚硬而富有弹性,藏族先民们还在传统编织方法的基础上,发明了独特的连环扣编结法,这一技艺使藏毯产品更具独特的艺术价值。 

工艺流程

3

加牙藏毯全部是用手工编织完成,织毯匠人将用橡壳、大黄叶根槐米、板蓝根等天然植物染色的毛线环绕在绕线杆上,织完一行,就将毛线扣全部拉紧,再用刀具将杆上的绕纱割开。于是,在毯面上出现层层毛线的断面,这一制作工艺被称为手工连环结。整片藏毯织完之后,织毯匠人再用剪刀对其进行打磨。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

相关内容

非遗 | 青海省湟中县传统...
加牙藏族织毯技艺,青海省湟中县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
2024-03-27 14:10:56
中国手工艺术《加牙藏族织毯...
藏毯是青海藏族的传统手工织造品。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了藏毯的编织技艺...
2024-03-16 15:14:03

热门资讯

中国曲艺艺术《河南坠子》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传统曲艺形式。约有一百多年...
中国手工艺术《萍乡湘东傩面具》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傩面具雕刻源于清代,由湖南太丈传入,已祖传三代,其继承的是宋代傩面雕刻技艺。萍乡湘东...
中国手工艺术《傣族慢轮制陶技艺... 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云南原始的传统手工技艺,傣族自古喜爱用陶,制陶在傣语中称为“板磨”,俗称“土锅”。...
艺术 | 傣族打击乐器《象脚鼓... 象脚鼓还受到景颇、佤、傈僳、拉祜、布朗、阿昌和德昂等族人民以及克木人的喜爱,是各族歌舞中不可缺少的乐...
艺术 | 民族乐器《铃鼓》 铃鼓是维吾尔、朝鲜、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打击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吉林延边等地,鼓框木制,...
中国手工艺术《阿昌族户撒刀锻制... 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乡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过程须经下料、制坯、打...
重庆传统舞蹈艺术《铜梁龙舞》 铜梁龙舞是流传于重庆市铜梁区境内的一种以龙为主要道具的舞蹈艺术形式。它兴起于明,鼎盛于清。铜梁龙舞包...
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维吾尔族桑皮... 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新疆地方传统手工技艺,维吾尔族桑皮纸以桑树枝内皮为原料,桑枝内皮有粘性,纤维...
中国手工艺术《武夷岩茶(大红袍...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福建省武夷山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武夷岩茶(大红袍)独有的“岩骨花香”是由...
中国手工艺术《蒙古族勒勒车制作... 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勒勒车是蒙古族地区的牛车,又名辘轳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