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 傣族打击乐器《象脚鼓》
阿标
2024-03-23 14:09:51
0

光亚,或称光吞,即象脚鼓,意为长尾巴鼓或短鼓。是傣族重要的民间打击乐器,深受傣家人的喜爱而广泛用于歌舞和傣戏伴奏中。

象脚鼓还受到景颇、佤、傈僳、拉祜、布朗、阿昌和德昂等族人民以及克木人的喜爱,是各族歌舞中不可缺少的乐器。象脚鼓外形似一只精美的高脚酒杯,它是用一整段木材(或几块木料拼粘)制作,通体中空,上端是杯形共鸣体,鼓面蒙皮,鼓皮四周用细牛皮条勒紧,拴系于鼓腔下部,并可调节其张紧度。鼓身外表涂漆,鼓腰和鼓的下半部,雕有装饰图案,有的还在鼓身上系有花绸带和彩球。

在以光亚为主的打击乐队和傣剧乐队中,光亚常作为色彩性节奏乐器使用。傣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演进和生活积累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鼓语,使光亚能够按照人们说话的声音敲击出有节奏的语言,能够表达出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旧时,光亚主要在小乘佛教寺院中敲击,用于宗教法事,只敲不舞。后流传民间,出现了边奏边舞的形式,但也只是奏者单独表演。由于鼓身太重,光亚不单独演奏,常与铠、镣组合在一起,为《孔雀舞》《马鹿舞》《白象舞》《纱巾舞》等各种民间舞蹈伴奏。

形制结构

1

鼓身修长,头大、腰细、尾端喇叭形,可分为鼓胸(共鸣腔)、鼓腰(传音孔道)和鼓足(鼓尾)三部分。各地规格不一,高度有别。一般通高160厘米~180厘米,最高者达200厘米,鼓面直径28厘米~32厘米、最大者达38厘米。鼓胸(首端)呈杯形共鸣体,长60厘米左右,下部呈弧形收束与鼓腰相接。鼓腰为空心圆柱体,长100厘米左右,最细处直径15厘米,外表刻有环形纹饰。

鼓足呈喇叭口状,其上绘有莲花图案。鼓身多采用一般当地的曼孟树(即芒果树)掏空树心制成,鼓面蒙以黄牛皮,皮面固定在鼓腔边的圆形藤圈上,鼓胸下部收束处也设一小型圆藤圈,用细牛皮条将两藤圈往复勒紧,并可调节鼓皮的张力,控制发音高低。如果在演奏前,用蒸熟的糯米饭做成茶杯口大的一个环,贴于鼓面的正中,拳击环内,鼓便发出沉重的响声,可远闻数里。若不加糯米环,则鼓声清脆,但不能及远。鼓除作伴奏外,多为男子舞蹈时用。光亚通体绘有颇富民族特色的五彩图案花纹。系于首尾两端的鼓带,制作细致,刺绣精美的民族图案, 鼓带一侧,或缀以金黄的穗边,或织作网状,网上缀以各色绒球。节日期间,鼓身也穿上缀有彩球的网状“鼓衣”,尾部插一束孔雀羽毛。

演奏方法

2

演奏时,将鼓带挎于肩上,鼓身斜置于左侧胯部,鼓面朝前而高,鼓尾朝后着地,重心落在右脚上,左脚微弯、足尖着地,身体略向右倾斜。左手扶鼓框边缘,以食、中、无名、小指和右手配合交替拍击鼓面,右手多击重拍,用半握拳捶击。演奏方法有正拍、闷拍、指拍(用一个指头)、掌拍和拳击等。在演奏高潮或情绪热烈时,甚至手肘和脚掌、膝部也参加击鼓,弯身扭腰、千姿百态。可击奏出不同的音色和复杂的节奏,并可千变万化。旧时,光亚主要在小乘佛教寺院中敲击,用于宗教法事,只敲不舞。嗣后,流传于民间,才出现边奏边舞形式,但也只是奏者单独表演。由于鼓身太重,光亚不单独演奏,它常与铓、镲组合在一起,为《孔雀舞》、《马鹿舞》、《白象舞》、《纱巾舞》等各种民间舞蹈伴奏。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每到农闲时节,各村寨鼓手要进行光亚竞技比赛,佛寺中的僧人也来参加,凡鼓音动听和技艺精湛者都能获奖。在以光亚为主的打击乐队和傣剧乐队中,光亚常作为色彩性节奏乐器使用。

从音乐学的立场来讲,乐器的形制规定着具体的演奏手法,演奏手法又作用于节奏与音色的生成。物理特性和敲奏 “十指连心”的情态属性,决定了 “光亚”的音响多表达出世俗的欢愉与优雅。在民间鼓手创造性的操控下,表现出多变的情绪与技巧的表达。敲奏时,表演者将挎带斜挎于左肩,鼓身顺后斜拖地面,也有鼓手席地而坐,将光亚横架在腿部进行敲奏。敲奏手法丰富多彩,不同地区的鼓手具有不同的敲奏套路和约定俗成的鼓谱。象脚鼓在为舞蹈伴奏时,常见的敲奏方法是左手扶鼓边,右手敲击不同鼓面的位置以变换音色,左手不仅可以控制音量而且还辅以对应的节奏,形成左手弱右手强的呼应关系。右手有指尖、指垫、五指同击或分指单击、双指敲击,也有掌根、拳头、拳外侧擂击、握拳闷击等各式手法,构成了一种 “多声结构”的乡村音响图式,完成了用不同音色和节奏调动舞者肢体语汇变化的目的。若是 “嘎光亚”(跳长鼓舞),舞者还会结合傣拳的套路,做出摆鼓、甩鼓、晃鼓等身体动作,还会辅以抬腿、踢腿、踢腿跳、弹腿跳、跨腿跳、甩胯抬脚、脚步踏地等刚健的动作,以肘击、膝擂、脚跟击打鼓面,表现出各式高难动作,以显出潇洒的舞姿,吸引观者的注意。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

相关内容

民间传统乐器特色《云锣》
云锣,出现于唐代,元代开始大为流行,是汉、藏、蒙古、满、纳西、白、...
2024-03-23 16:09:23
艺术 | 傣族打击乐器《象...
象脚鼓还受到景颇、佤、傈僳、拉祜、布朗、阿昌和德昂等族人民以及克木...
2024-03-23 14:09:51
艺术 | 汉族传统乐器《书...
书鼓,是汉族传统棰击膜鸣乐器之一。流行于全国各地,专用于中国北方说...
2024-03-23 14:05:54
艺术 | 汉族传统乐器《太...
太平鼓鼓框均为铁制。虽鼓形不同,但鼓面都蒙以驴皮是马皮或羊皮,皮面...
2024-03-23 14:01:44
艺术 | 民族乐器《铃鼓》
铃鼓是维吾尔、朝鲜、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打击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
2024-03-23 13:54:16
艺术 | 汉族传统乐器《堂...
堂鼓,又叫做同鼓、战鼓,清代则叫它杖鼓,是汉族传统棰击膜鸣乐器之一...
2024-03-23 13:53:36

热门资讯

中国曲艺艺术《河南坠子》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传统曲艺形式。约有一百多年...
探秘中国画,艺术传承与文化特色 中国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意蕴,同时也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风格。中国画家...
中国手工艺术《武夷岩茶(大红袍...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福建省武夷山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武夷岩茶(大红袍)独有的“岩骨花香”是由...
中国手工艺术《拉萨甲米水磨坊制... 拉萨甲米水磨坊制作技艺是西藏自治区传统手工技艺。甲米水磨坊约建于公元17世纪,磨坊显现了中国藏族人民...
中国手工艺术《阿昌族户撒刀锻制... 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乡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过程须经下料、制坯、打...
中国绘画艺术《凤翔木版年画》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凤翔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年画的一大流派,始于唐宋,盛于明...
中国绘画艺术《漳州木版年画》 漳州木版年画属于民间美术,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年画内容主要是喜庆迎新和避邪两大类别。漳州木版年画的雕...
中国表演艺术《抖空竹》 抖空竹,流行于北京市的传统体育,空竹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明代《帝京景物略》一书中就有空竹玩法和制作方...
中国手工艺术《漳州木偶头雕刻》 漳州木偶头雕刻,起源于晋朝盛于唐代,至21世纪初已有2000余年,属于木偶戏道具制作中的一门特殊技艺...
中国曲艺艺术《锣鼓书》 锣鼓书旧称“太保书”,是在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艺之一,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与地方特点。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