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70年代的生活,从三个方面说一说。
一、文化生活,那时的文化生活还是很丰富的。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基本各村都有文艺宣传队,特别在冬闭时,抓紧排练文艺节目,都准备在春节前后为村民演出,創造新春快乐的氛围。节目有唱歌、表演唱、三句半、快板书、样板戏折子片段等等。公社还会组织各大队的文宣队串联互访,互相学习。除了冬闲文艺汇演以外,还有逢下雨刮风天气无法干农活,生产队就分组学习,学习的内容有,人民日报社论、毛主席的老三篇文选《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禺公移山》。再有就是学习毛主席的最高指示、最新指示,要把毛主席的指示上墙,写成板报进行宣传。另外要以毛主席的"要斗私批修"指示为中心思想贯穿于大会上小会间。让革命的文化坚定不移地占领农村的这块阵地。
二、毛主席在一九五八年提出和倡导的“农业八字宪法"的方针指引下全国很快陆陆续续掀起了科学种田的热潮。农业八字宪法就是:土、肥、水、种、密、保、管、工。这八个字的科学运用贯穿于整个农业生产当中。从那时起以农业八字宪法为基础的科学种田话动尤然而生。到七十年代初期几乎每个生产大队(即:村)都成立了农科队,担负本村的农技指导、培育良种、科学试验、农作物病虫防治等。这些小小的农科队伍为当时的农业发展,启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在当时的农业科技刊物上(从地方的农技刊物到国家的农技刊物)都刊登或报导了许多农科队的科研成果和事迹。
三、从建国初期底子薄,再连年遇上自然灾害,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在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心努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整山河。没用几年就消灭了饥荒,消灭了贫困。进入七十年代己经是自给有余了。粮食定量每人每年420斤,粗粮细粮杂粮按比例都能分到。有的生产队还特为社员们种植一些蔬菜,几分钱一斤,谁需要谁去买。过年过节生产队都杀猪,按人分给每户。平常吃肉都凭肉票到供销社去买,穿衣服凭布票买布,回家后自己做或到裁缝店花钱加工。有的社员为省钱,就少买布,衣服坏了就补一补,一件衣服穿两季或三季。吃米吃面就弄着粮食到大队米面加工厂去加工,付点儿加工费。有的为了省钱就用石碾或石磨自己碾压加工。
生活的改善,人的精神面貌也发生很大的变化。虽然岀工为挣工分养家糊口,但大部分人集体观念都很强,只要生产队需要,哪样活儿该干,根本不计报酬,去了一些人起早贪黑的,不声不响的把活干完了。七十年代这样的事儿层岀不穷。
资料来源:网络
下一篇:过去的农村生活《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