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 江苏扬州传统戏剧《扬剧》
阿标
2024-03-23 18:24:24
0

扬剧历史悠久,遗产丰富,不仅是扬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地方戏曲发展史上也有着特殊的地位。扬剧音乐曲牌众多,角色有生、旦、净、丑等,重视丑、旦的表演,形成基本的喜剧风格。

扬剧是最能代表扬州地域风情的民众艺术,分布在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南京、泰州、淮安,以及上海市和安徽省的天长、滁州、来安等邻近江苏的地方。

艺术特征

1

音乐曲牌

扬剧音乐属于曲牌体,主要由花鼓戏音乐、香火戏音乐和扬州清曲、小唱三部分组成。花鼓戏音乐包括种大麦调、磨豆腐调、深亲调、跌怀调等曲调,风格健康淳朴、生动活泼;香火戏音乐包括上字句、十字句、快板、船调、渔调等曲调,高亢粗犷,乡土气息浓郁;扬州清曲和扬州小唱包括满江红、叠落、侉侉调、梳妆台、剪剪花等曲调,行腔优美,典雅细腻,娓娓动听。

伴奏器械

扬剧伴奏有文、武场之别,文场有主胡、正弓、琵琶、三弦、扬琴、笛、唢呐等乐器,武场有板鼓、大锣、小锣、铙钹、堂鼓等打击乐器。扬剧的伴奏轻俏流丽,既规范而又灵活,色彩鲜明,个性独特,在一般剧种中较为少见。

角色行当

扬剧的角色行当虽有生、旦、净、丑之分,但区别并不严格,演员戏路较宽,在唱腔上也只分男腔、女腔。各行当的表演多从昆剧、京剧借鉴吸收而来,但始终保持着花鼓戏朴素、活泼的特点,生活气息浓重。扬剧一向重视丑行和旦行的表演,一丑一旦的传统剧目很多,由此形成了扬剧特有的喜剧风格。

服饰样式

2

戏衣

扬剧的戏衣样式有衣、蟒、靠、帔、褶子、云肩等,其样式和京剧的服饰在类别形式上大致相同。蟒袍一般为朝廷贵妇、后宫妇人、女将所穿,也因角色地位高低分成正复色,主要图案以龙形为主。帔由古代的披风演变而来,样式一般为长领对襟大袖,女帔长至膝,男帔长至足。帔的领形有大领、直领、对开三种形式。

盔头

盔头是传统戏曲中人物所戴的冠帽,一般分为冠、盔、巾、帽四大类。因人物身份地位不同而不同。比如在《百岁挂帅》前几幕中,佘太君的头饰为“包头布式”,使用包头布辅以发簪、珠钗等简单配饰;皇帝所戴盔头为九龙冠,由黄缎加以纹饰组成,左右挂穗,中间的大绒球上有九龙;王文广所带盔头体积小、形式单一,是青少年所用的紫金束发冠;杨门女将佩戴七星额子,由七个大绒球组成,上下两层,再搭配上翎子。

服饰色彩

扬剧的服饰因人物地位、身份、性格不同而不同;扬剧服饰的色彩对比鲜明。在传统的戏曲服装中,戏服颜色分为“上五色”(红、绿、黄、白、黑)和“下五色”(紫、粉、蓝、湖、秋香),其余称为杂色。在扬剧服饰色彩的对比调和特点鲜明,色彩对比的体现也可分为明暗对比、主辅色对比和亮色对比。扬剧服饰在色彩细节上有意和京剧形成一定的区分。例如:在京剧《杨门女将》中,穆桂英身着大红色女帔,而扬剧中穆桂英一般着玫红色女帔;在京剧中,杨家女将所着女靠胸前的彩球一般为单色彩球;而扬剧中所用彩球为两色相间(从靠旗、靠衣中提取相关颜色)。

服饰刺绣

近现代的扬剧戏服借鉴了京剧戏服的样式,但制作工艺和技法有所不同。扬剧戏服一般以扬州刺绣为主,而扬州刺绣具有江南“写意绣”的特点。扬剧戏服主要涉及的刺绣工艺有平针绣、彩线绣等,涉及的针法有细针法、散套针、齐针、虚实针等。扬剧的刺绣也会根据不同人物性格和故事背景而运用不同的针法,一件戏服上十多种针法的结合形成了戏服的层次美。如:赛排风所着女帔上的图案就采用了钉线绣,柴郡主的蓝色女帔上的点式纹样采用了盘金绣,范仲华的戏服虽然也用了盘金绣,但这一件戏服却用了多种盘金绣手法(勾边、满盘、压鳞、打彩等)。如今,扬剧戏服材质以绫、锦、缎为主,传统刺绣费时又费力,因此也会采用金线绣、平金打籽绣等手法。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艺术 | 江苏扬州传统戏剧...
扬剧历史悠久,遗产丰富,不仅是扬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地...
2024-03-23 18:24:24
非遗 | 江苏扬州传统戏剧...
扬剧,是江苏省扬州市的地方传统戏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扬...
2024-03-23 18:20:59
非遗 | 江苏苏州传统戏剧...
苏剧其前身苏滩原名对白南词,俗称“打山头”,是一种围坐清唱的曲艺形...
2024-03-23 18:20:50

热门资讯

中国曲艺艺术《河南坠子》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传统曲艺形式。约有一百多年...
中国手工艺术《萍乡湘东傩面具》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傩面具雕刻源于清代,由湖南太丈传入,已祖传三代,其继承的是宋代傩面雕刻技艺。萍乡湘东...
中国手工艺术《傣族慢轮制陶技艺... 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云南原始的传统手工技艺,傣族自古喜爱用陶,制陶在傣语中称为“板磨”,俗称“土锅”。...
艺术 | 傣族打击乐器《象脚鼓... 象脚鼓还受到景颇、佤、傈僳、拉祜、布朗、阿昌和德昂等族人民以及克木人的喜爱,是各族歌舞中不可缺少的乐...
艺术 | 民族乐器《铃鼓》 铃鼓是维吾尔、朝鲜、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打击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吉林延边等地,鼓框木制,...
中国手工艺术《阿昌族户撒刀锻制... 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乡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过程须经下料、制坯、打...
重庆传统舞蹈艺术《铜梁龙舞》 铜梁龙舞是流传于重庆市铜梁区境内的一种以龙为主要道具的舞蹈艺术形式。它兴起于明,鼎盛于清。铜梁龙舞包...
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维吾尔族桑皮... 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新疆地方传统手工技艺,维吾尔族桑皮纸以桑树枝内皮为原料,桑枝内皮有粘性,纤维...
中国手工艺术《武夷岩茶(大红袍...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福建省武夷山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武夷岩茶(大红袍)独有的“岩骨花香”是由...
中国手工艺术《蒙古族勒勒车制作... 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勒勒车是蒙古族地区的牛车,又名辘轳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