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贡艺术产生于13世纪的青海黄南藏族地区,并随着隆务寺的兴盛而发展。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绘画造型艺术。热贡艺术以藏传佛教中的佛本生故事,藏族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史诗等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包括一些世俗化的内容。
热贡艺术作品主要品类有壁画、唐卡、泥佛像、堆绣、刺绣、木刻、木雕像、石刻、砖刻和建筑彩绘等。
壁画
壁画的作法:先要经过一道墙皮处理的工序:白灰底→抹细泥→磨光→涂胶和白土,待干透后作画,也有湿壁画。热贡地区主要是布壁画,作画前先把画布渗湿绷在木框上,然后用不太浓的白石灰水刷一遍,使布质软化,再把白布平铺在光滑的木板上,用卵石反复磨压,最后将水胶粉液刷到布上,绘制极工致的形象,画好后绷到墙柱上便成为“壁画”。
无论干壁画、湿壁画还是布壁画,绘制过程基本都分为七步:
(一)起稿。在墙面上制作可用粉本起稿,不同形象则用木炭笔起稿,起稿必须严格按照《造像度量经》的标准。
(二)涂底色。包括形象的第一层颜色和空间的色彩。
(三)分色晕染口使对象呈现出凹凸立体和阴阳明暗的感觉。
(四)勾线。一种是用于人物的粗细均匀的,另一种是用于山水的粗细顿挫变化。
(五)勾金线。热贡艺术绘画中运用金线的地方较多,人物的衣纹、山石的轮廓都用金线复勾,使画面产生精丽的效果。
(六)五官和手足的整理。这是“画龙点睛”提醒全局精神的修整环节。
(七)贴金沥粉,用特别的小皮袋以铅粉油膏挤绘成事先设计好的图样,沥粉线微微凸起,再用水胶贴上金箔,用绸棉织物轻轻按实即成。
唐卡
唐卡,系藏语“卷轴画”的音译。最初可能是佛教徒随身携带的“行像”,后来成为藏传佛教室内供奉的主要形式。唐卡的制作方法有绘画、缂丝、堆绣等。绘画唐卡的布面处理和绘制技法,与布壁画相似。缂丝唐卡主要出于内地宫庭的制作,以通经断纬的技术织出图案形象;堆绣唐卡技艺独特,系依据构图需要将彩色绸缎剪裁后垫以羊毛或棉花绣于布幔之上,不论用何种方法制作的唐卡,最后都经过一道“装裱”手续,即在画心四周镶缝锦缎,上下再装天地杆,以便使用时张挂。
木刻版画
木刻版画据说是萨迦时期由八思巴的弟子从内地引进到藏区,连续或单独地印在布上或单独地印在纸上,作为经蟠或甲马,悬挂在屋前檐下、大街通衙,飞撒在深山险谷、茫茫草原,作为祈祷的吉祥物。
石刻线画
石刻线画发端于15世纪初。相传宗喀巴和他的弟子克珠杰都是造像能手。其主要镌刻于卵石或石片上,分别涂成红色、白色、蓝色和黄色,堆在山麓或湖畔,俗称“玛尼堆”。并放有牛头骨,头骨上也刻有经文,可供信徒随时膜拜。
热贡艺术绘画的题材广泛,以宗教为核心的大千世界包罗万象,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民俗、文艺等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代表作品有《藏族文化热贡艺术彩绘大观》等。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
上一篇:中国手工艺术《嵊州竹编》
下一篇:中国手工艺术《塔尔寺酥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