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灯是运用道具表演的一种传统灯类舞蹈。它的表演独具风,丰富多样,传统节目中有八个金童手执云灯,组成各种图案,突然,飞来七位骑着仙鹤、凤凰、麒麟、独角龙、老虎、狮子、金钱豹等奇禽异兽的仙女们,翩翩起舞,顿时,天上人间,花团锦簇,灯火相映,歌舞升平。它是临猗县太范村独有的民间舞蹈,以7盏灯巧妙地构成各种象形图案来表情达意。它的种类丰富,如八仙七巧灯、景县的七巧灯、栾城七巧灯、新沂七巧灯等。
八仙七巧灯是流传于宁晋县的一种民间灯舞。它以灯为主要道具,由“八仙人”和“七巧灯”两部分组合而成,多在夜间表演,常和其他民间花会联合演出。八仙七巧灯灯会,一般由29人左右组成。即:持灯者7人,扮“八仙”者16人,乐队4人(堂鼓1人、大锣1人,钹1人,手锣1人),放烟火者1人,打旗者1人。出会时,由打三角旗的会首引路,持七巧灯的7人组成牌楼随后,8名“仙人”一手提灯,一手持各自的宝物,随着锣鼓的节奏,边扭边走。后边是“狮子”、“龙”、“海螺”等花会组织。表演时,八仙七巧灯大都和“狮子”、“灯龙”合演,自己单独演出的时候较少。每到一宽阔处,“七巧灯”组成的牌楼图形占居演出场地的中心,“狮子”舞会的两头雄狮蹲在牌楼两侧,烟火起处,“龙灯”花会中的持珠者挥舞而出,宝珠引处,龙头探出,放烟火者即用火扇燃放烟火,但见火光闪出,龙头起舞,随即又缩回牌楼之内,如此三四次后,火龙即腾跃而出,盘旋起舞,貌似真龙。接着是“八仙”、“海螺”等由牌楼下相继而出,场面显得极其生动、热闹。当所有花会全部出场之后,两只雄狮才开始表演。这些热闹、红火的场面结束后,八仙七巧灯便开始表演。“八仙人”的“底座”,多是20-30岁左右的男性演员,而扮演八仙的则以10周岁左右的儿童为宜。这是与该舞的特定形式分不开的,因两层人表演之,则要求驮八仙者年富力强,而被驮者年少体轻。“七巧灯”的舞蹈特点则与之相反,持灯者多用细碎轻快的“台步”、“跑场”来组织图形,每组成一图形,七人则绕场一周,让围观群众都能看到。所组图形千变万化,常见的有鸟、鱼、荷花、船、桥等以及人的各种劳动姿势,生动地反映人民生活。当“七巧灯”组成牌楼时,“八仙人”即用“蹲步”由牌楼下边舞边出。“八仙”自报姓名后,配以烟火,大有腾云驾雾之势。持灯者组成“五行山”时,“八仙”则立于山凹之处,火光闪处,烟火升腾,好像云雾中的“八仙”俯瞰人间的灯火盛会一般。“八仙人’和“七巧灯”的基本步子、动作和风格虽然迥异,但民间艺人却巧妙地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既形成了鲜明对比,又形成了一个完美、统一、和谐的艺术整体。八仙七巧灯,突出了一个“巧”字;而矫健有力做“八仙人”部分突出了一个虽拙实巧的“拙”字,两部分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鲜明独特的传统艺术风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