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蹈特色 | 山西晋南地区《晋南威风锣鼓》
阿标
2024-03-23 13:17:10
0

晋南威风锣鼓起源于尧舜时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表演起来鼓声如雷、粗犷豪放;钹音清脆、荡气回肠;锣鸣镗镗、排山倒海,融音乐、舞蹈、技艺于一体,富有民族特色,体现民族精神,有着“天下第一鼓”的美称。

基本特征

1

演奏方式

晋南威风锣鼓主要流行于山西省临汾市区及霍州、洪洞、浮山等县,表演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挎鼓表演,平阳大多地方都由鼓手挎一面圆形大鼓敲打表演;另一种表演形式是架子鼓,这种形式主要盛行于浮山县,表演时队形变化较少,行进中边走边打。

晋南威风锣鼓由锣、鼓、铙、镲四种乐器共同演奏,鼓声如雷,钹音清脆,融舞姿、音响、技巧、服饰、队形于一体;集粗犷、剽悍、倔强、好胜、风度于一身。表演者强悍矫健的舞姿、粗犷豪放的喊声、朝气蓬勃的气势,融处处体现了生活在黄土高原上北方汉子的豪爽奔放,气势磅礴,威风凛凛。

艺术特色

花哨的威风舞姿

晋南威风锣鼓舞姿要威风,队员在表演时要结合鼓点的节奏场面变化,做出各种舞姿身段。击鼓时动作幅度要大,目视前方,右手要将鼓槌举到头顶,左手扶鼓,以冲跑或齐步走出。“马步跳打”时,双脚要离开地面,在前进或后退的同时跳打;“马步跳喊”时,在跳打的同时队员要加上喊声,以增强气氛;“左转打”和“右转打”时,表演者以一脚为轴心,向左或向右转九十度,转时要有力度,落地必须有声,要把转、打同时在节奏里完成。

锣槌花样多姿多彩,“单槌花”时由上向里、向外,在一拍时间里旋转一周,一般都在缓和、抒情节奏里使用;“双槌花”即一拍双花,在激烈紧凑的节奏时使用;“抛锣槌”:在表演中利用拍钹的间隙将锣槌高抛二米左右接上再打,利用这些简单的挽花体现了动作的花哨。鉊钹者由“前小翻”拍钹后翻向正前方90°,在缓慢的节奏里使用;“前大翻”要利用手腕的反转,把钹面翻向左右两侧180°,利用刹那间的爆发力。铙钹技巧少,擦铙时铙随手转,手随铙走,铙抛空中,旋转上升3米左右,稳落手中。

丰富的曲牌音响

晋南威风锣鼓有一整套丰富多变、能够表现多种情感和气势的锣鼓经。锣鼓曲牌名目繁多,有反映历史故事的、有说明鼓点数字和曲牌顺序的、有表现奏击方法的,也有表现各种情绪的。曲牌从稳健沉重的锣鼓开始后,时而缠绵婉转,时而霹雳盖顶,时而急风暴雨,时而欢快热烈,时而庄严肃穆。

不同的击奏打法有不同的声音效果。鼓可以用单槌击、双槌击等方法,可以使其音响有大幅度的变化。击打力量的大小,可以使同一音色有强弱之别,表现出不同的情感。若有两种以上乐器同时发声,便会获得新的复合音响。鼓、锣、钹同时击打发出的声音为“仓”,三者同时闷击为“锵”。

多变的行进队形

晋南威风锣鼓表演时行进的队形多种多样,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鼓在前排,锣在中间,铙、钹在最后;第二种是锣在前面,鼓在中间,铙、钹在最后;第三种是鼓在中间,锣在两边,铙、钹在最后。

在路行表演中,全体队员“走步击打”,由领鼓带领前进。主要以挎鼓为主,锣、钹、铙都为配乐。挎鼓者将鼓带斜挎于左肩,肩头鼓带展开,鼓帮贴着腹部,右臂放在鼓带里,双手各握着鼓槌无鬃毛的一端,一般先右槌后左槌,轮流击打,在此过程中做单挽花槌和双挽花槌动作。走步击打时,按鼓点击鼓(不挽花),双膝稍屈,上身稍后仰,胯往前顶,左脚起一拍走一步。击锣者用左手四指抠住锣内沿,拇指卡在锣外沿,右手握锣槌中部。单击锣时,左手握锣,右手按锣鼓点击锣。挽花击锣时,走“单击锣”,遇空拍右手在右上方做“里翻腕”动作。走步击锣时,起左脚一拍一步向前行走,左手托锣于左肩前,右手握槌上举做“单击锣”动作。击铙者双手握铙于腰前两侧,铙心向上,一手举于头前,一手放于腰前,两铙心相对,按锣鼓点上下相击。

主要乐器

晋南威风锣鼓的乐器由鼓、锣、鉊钹、铙钹四种组成,每种乐器的击奏方法和技巧,各有不同。

1.鼓:第一为常用扁鼓,形状圆又扁,直径在50—62公分之间,鼓腔高低在30—40公分之间,鼓槌长短在25—30公分之间;第二是阴阳鼓,即一个鼓手打一个大鼓一个小鼓,大鼓架在架子上,小鼓架右侧,拍钹时击小鼓,敲锣时击大鼓;第三种是架子鼓,把直径一米左右的大鼓用支架架在场地上,和钹锣一起击奏,共鸣深沉浑厚,震耳欲聋。这种鼓在击奏时,要用鼓槌弹奏,要敲出轻重强弱效果,即拍钹时击鼓的前沿,打锣时击鼓心,轻重缓急,悦耳动听。

2.锣:直径40公分,锣边5—7公分,体小身轻,数量众多,敲法多用于端锣、举锣、托锣、提锣、推锣、敲锣、按锣、甩锣。

3.鉊钹:由两扇钹对击发出音响,直径在33—40公分之间,曲牌多从鉊钹开头,具有号召、呼唤人们的作用。过去鉊钹共鸣腔大,钹扇也大,一般4公斤左右,拍起来嗡嗡作响,声震四方,现在的鉊钹一般2公斤左右。鉊钹与曲牌、形体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技巧能使威风锣鼓的精髓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4.铙钹:由上下相擦发声,数量少,音量小,主要是起掌握节奏、调节情绪的作用,在威风锣鼓里,一般是在后半拍(弱拍)的位置击奏并突出它的,可发出“次儿”、“工工”音响。

代表作品

2

晋南威风锣鼓的代表作品主要有《七牌子》《牛腰子》《乱如麻》《风搅雪》《银扭丝》《倒垂帘》等。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民间舞蹈特色 | 山西晋南...
晋南威风锣鼓起源于尧舜时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表演起来鼓声如雷、...
2024-03-23 13:17:10
音乐非遗文化《晋南威风锣鼓...
晋南威风锣鼓,早名为“锣鼓”,俗称“家伙”,流行于山西省晋南地区的...
2024-03-17 13:52:20

热门资讯

民间舞蹈特色 | 广东《狮舞》 醒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历史上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舞狮文...
民间舞蹈特色 | 陕西省《牛拉... 牛拉鼓是流传于陕西省传统民间习俗,主要流传于关中地区。牛拉鼓是陕西省社火表演中常见的一种地方传统鼓舞...
民间舞蹈特色 | 山西晋南地区... 晋南威风锣鼓起源于尧舜时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表演起来鼓声如雷、粗犷豪放;钹音清脆、荡气回肠;锣鸣...
民间舞蹈特色 | 山东商河《鼓... 鼓子秧歌分布在今山东鲁北平原的商河地区,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鼓子秧歌源于北宋,成于明,盛于清。现存鼓...
民间舞蹈特色 | 陕西洛川《洛... 洛川蹩鼓主要流传于陕西省洛川县黄章、永乡、旧县等乡村,为延安的三鼓(胸鼓、腰鼓、蹩鼓)之一,陕西方言...
民间特色传统菜肴《荷包里脊》 荷包里脊,始于清末,为清宫御膳房所创制。在清代,王公大臣皆随身佩带用金黄锦缎做成的小囊,名曰“荷包”...
民间舞蹈特色 | 河北地区《凤... “凤秧歌”是流行在原平的一种集体表演的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表演时男女各半,男的头戴一顶草帽形的小帽,...
民间舞蹈特色 | 甘肃兰州《太... “太平鼓”系用铜圈驴皮制成,呈圆形或椭圆形,鼓皮涂绘山、水、花哉或人物,饰以绒球、花穗,柄部小圈处系...
民间舞蹈特色 | 少数民族撒拉... 撒拉族民间舞蹈。撒拉族的民间舞蹈动作灵敏,富于表现力,具有中亚细亚地区舞蹈特有的风格,如“拉骆驼”、...
民间舞蹈特色 | 土族自治县《... 安昭是一种古老的土族舞蹈。流行于互助。每当欢度佳节、庆祝丰收和举行婚礼时,人们聚集到庭院里或打麦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