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蹈特色 | 福建漳州《大鼓凉伞》
阿标
2024-03-23 13:20:21
0

大鼓凉伞流传于福建漳州芗城、龙文、角美、龙海一带的地方传统舞蹈。它起源于明嘉靖年间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军队欢庆胜利时跳的一种群舞。场面壮观,气势恢弘。表演时,领头打大鼓的小伙子边大鼓边变换舞姿,动作矫健潇洒。一群小伙子在大鼓引导下,随着节拍边舞边有节奏地敲打着小鼓,粗犷豪放。少女们则舞动着造型别致的凉伞,踩着鼓点,翩翩起舞。尤其有趣的是在青年男女中,穿插着一对逗乐的老头和打俏的老太婆,动作滑稽诙谐,令人捧腹。每逢传统节日或喜庆盛事,都可看到这种独特的舞蹈,如果有幸,便可大饱眼福。

表演特色

2

一般舞队人数8至12对,或二三十对。男演员身着武士古装,胸挂大鼓,鼓手双手握鼓槌,步伐整齐地在鼓的两面交互敲打。女演员身着小旦装,头梳双髻,双手执彩伞,表演时伞罩配合步伐的跳跃,上下旋转飘动。舞蹈形式变化多样,有绕鼓、软鼓、咬鼓、蹈鼓、擂鼓、大小门、穿花、自转对跳、翻车轮、观山静止、莲花转、龙吐须、昭君出塞等20多种表演形式。舞队随着鼓乐节奏,三进三退,循环而进,舞姿威武,粗放强劲,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中国传统民间舞蹈。流行于中国福建漳州府(今漳州市全部,龙岩市新罗区、漳平市)。传说明代末年已有这种舞蹈。舞者男的古代武士打扮,胸前固定绑紧一面大鼓。鼓身长约40厘米,鼓面直径约35厘米。双手握鼓槌。女的戏曲小旦妆扮,双手握一长柄凉伞,伞上绣有龙凤花卉,伞边垂穗,随风飘摆。通常是一鼓配一伞,也有两鼓配一伞的,个别地区也有鼓伞分开单独表演的。集体表演时有2鼓、4鼓、8鼓、16鼓等,鼓越多越壮观,但以4鼓最常见。动作有斗鼓、翻鼓、擂鼓、绕鼓、踏鼓等;队形有观山式、莲花转、龙吐须等。舞蹈节奏以拍为多,舞蹈程式以双人交错对舞为主。高潮时鼓点加快并带有较高的技巧性动作,如舞伞者可跳到击鼓人胸前的鼓上舞伞。

文化内涵

1

它的出场总是与阳光有关,你很难想象雨中的大鼓如何敲打,事实上在雨中,大鼓将因为雨的浸泡而发出沉闷的声响,那简直不是人的耳朵所愿享受的。另一个事实是,经雨浸泡的大鼓风干晒干后将开裂胀皮也就意味着它不能继续存活了,主人们即使有那份挥霍的豪情也该不会有这个残忍的勇气让他们心爱的大鼓在雨中服役吧?因此,我没有见过雨中的大鼓凉伞表演我由此认定:它的出场总是与阳光有关。

除了阳光,它的出场还与欢乐喜庆的日子紧密跟随,这其中,春节和元宵是它的最爱。它似乎聪明而有灵性因为它懂得人情世故,知道春节和元宵是一年中的两个大节日,在这两个大节日里,人们所有的烦恼和不快都必须假装没有或掩藏起来而呈现出一派歌舞升平的吉祥如意。于是,它来助兴了——

几组正当年华的青年男女构成一个方阵,他们身着鲜艳的丝绸布料制成的民族服装,足蹬平底布鞋,在铿锵有力节奏感强烈的鼓声中,男青年边舞边击打胸前背着的大鼓,女青年则手持彩伞,应和着鼓声和男青年一边对舞一边旋转彩伞,一派绚烂的尘世之欢。

正是这欢乐感染了围观观赏的群众,和我。我很迅速地闪现出了张爱玲姐姐的名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后面的句子我们暂且不管,生命,在这样的时刻确实是一袭华美的袍,尽管我一直认为只有苦难才是深刻的我也不得不承认,某些时刻,喧闹的鼓声制造出的效果也颇具扰乱人心的迷醉力量,我忆起每年春晚零点钟声撞响时,电视上的欢呼声伴随着全城鞭炮、烟火齐鸣,那一瞬间,我总是激动得眼眶湿润,尘世在这一刻如此繁华让人依恋。我家乡的大鼓凉伞就有如此让人时时回归春晚的喜庆本领,它夸张明媚的服饰鞋帽,它毫无遮拦的大喊大叫,它春情荡漾的男女对舞,总是让围观者如我产生“人世美妙,不得离去”的自醒。

依照我家乡的民俗读本,大鼓凉伞起源于明朝,与一个叫戚继光的将军有关。故事的发生是这样的,话说当年戚继光将军率军入闽平倭,采用奇袭战术大获全胜,我漳州百姓欢喜若狂,自发在街头击鼓舞蹈欢迎得胜的三军将士。戚继光看到击鼓者汗流浃背,便令将士为舞蹈者撑伞,撑伞者不知不觉随着鼓声也翩翩起舞起来,后来这种舞蹈便演化为男女对舞,流传至今。这种事关名人轶事的传闻在祖国各地屡见不鲜,我们依然还是乐呵呵地信其有。综合本大鼓凉伞来源,我以为它至少体现了如下几个暗含的旨意:1、人民很早就参与了抗日战争,虽然具体抗日的是戚继光将军率领的将士,但很难说这里面就没有当地招募的我家乡人民,就算没有,我家乡人民至少也组织了欢迎凯旋而归的将士的队伍,也算是为抗日尽了一份心意;2、人民很早就懂得遵循毛主席“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指示,他们自发地走上街头,敲打着没有经过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的大鼓,脚踩着没有经过中央舞蹈学院培训的步子,怀揣着热爱打败小日本鬼子的戚家军的拳拳之心,表达着自己爱戴子弟兵的深情厚谊并顺便发展出了“大鼓凉伞”这一流传至今的著名民俗表演。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民间舞蹈特色 | 福建漳州...
大鼓凉伞流传于福建漳州芗城、龙文、角美、龙海一带的地方传统舞蹈。它...
2024-03-23 13:20:21
福建特色传统菜肴《崇武鱼卷...
崇武鱼卷是福建闽南传统的特色名小吃,属于泉州十大名小吃之一,其主要...
2024-03-20 15:32:54

热门资讯

民间舞蹈特色 | 广东《狮舞》 醒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历史上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舞狮文...
民间特色传统菜肴《荷包里脊》 荷包里脊,始于清末,为清宫御膳房所创制。在清代,王公大臣皆随身佩带用金黄锦缎做成的小囊,名曰“荷包”...
民间舞蹈特色 | 山东商河《鼓... 鼓子秧歌分布在今山东鲁北平原的商河地区,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鼓子秧歌源于北宋,成于明,盛于清。现存鼓...
民间特色传统菜肴《烤鸭》 烤鸭是北京和南京的一道特色名菜,属于北京菜或金陵菜,该菜品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
民间舞蹈特色 | 陕西洛川《洛... 洛川蹩鼓主要流传于陕西省洛川县黄章、永乡、旧县等乡村,为延安的三鼓(胸鼓、腰鼓、蹩鼓)之一,陕西方言...
民间舞蹈特色 | 陕西省《牛拉... 牛拉鼓是流传于陕西省传统民间习俗,主要流传于关中地区。牛拉鼓是陕西省社火表演中常见的一种地方传统鼓舞...
民间舞蹈特色 | 陕西地区《蛟... 蛟龙转鼓是流传于陕西省传统民间习俗,主要流传于关中地区。蛟龙转鼓起源于明朝,是一种集舞蹈、鼓乐于一体...
民间舞蹈特色 | 河北地区《徐... 徐水狮舞属于北狮,素有“北狮之宗”美誉。是河北省汉族民间舞蹈之一。20世纪50年代曾荣访东欧六国,两...
民间舞蹈特色 | 北方地区《跑... 跑驴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民间舞蹈。起源年代不可考,流传于关中乾县、及榆林、延安地区多个县份。跑驴,是...
民间舞蹈特色 | 河北井陉《井... 井陉拉花最早源于民间的节日、庙会、典及拜神时的街头广场花会,在唐代元和八年(813年)成书的《元和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