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手工艺术《浏阳花炮》
阿标
2024-03-20 16:11:10
0

浏阳花炮制作技艺,湖南省浏阳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湖南浏阳花炮制作历史悠久。据载,其始于唐,盛于宋,清代康熙年间,生产已具相当规模,至清代光绪年间,它已销往中国香港、澳门、南洋诸国,成为名牌产品。

工艺特征

2

浏阳花炮结构新颖,装潢美观,燃放时,绚丽多彩,有声有色,能给人以清新舒畅,欢快旷达的感受。特别是夜间燃放,金花四溅,五彩缤纷,或旋转窜跃于地面,或飞腾闪耀于天空,令人目不暇接,因此被赋予“浏阳花炮震天下”的美名。

浏阳花炮的生产采用传统的手工技艺,使用就地取材的土纸、土硝、硫磺、炭末、红白泥土等作为加工原料,总共有12道流程、72道工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业人员已研制成功安全可靠无公害的无烟烟花、冷光烟花、日观烟花、室内和舞台烟花等高科技新产品,并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花炮燃放也可由传统的手工点火改为遥控点火,燃放程序全部由电脑编排操控。

工艺流程

1

扯筒

所谓“扯筒”,系将裁好的爆料纸卷成一个空纸筒子,此筒子称为“爆竹筒子”。扯简之用具叫做“扯凳”,其形似凳,故以凳子称之。扯凳用“结木”(坚固木料)制作,高约1尺9寸5分(1米=3尺,1尺=10寸,1寸=10分),宽约3寸3分。上有扯板,厚约3寸3分,扯板成凹月形,其上悬一个凸月形吊板于支架上,高约1尺1寸半,长约1尺2寸,厚约1寸2分,吊板凸部适与扯板凹部相合,且可前后移动。扯凳下乘一木架,高约3尺1寸半,宽8寸半。扯筒时,先将裁好之爆料纸叠齐,用米汤浸湿纸头,再手执铁,置放于纸之腰部,以纸裹铁抒,然后再置于扯板之凹部,将吊板带势一扯,遂成一纸筒子。然后抽出铁,爆竹筒子便扯出来了。如此反复再三,虽然操作简单,却是一项技术活。铁抒的大小决定筒眼的大小,裹纸的厚薄决定纸筒的粗细。

褙筒

最初所扯之筒子,原为白色,需用彩色纸加精其上,此谓之“褙筒”。按传统的说法,叫做“爆竹着色”或者单个包装。褙筒所用之纸叫皮子纸,一般为宝庆(今邵阳)所产之红纸,或广红纸、广绿纸(广东所产),牛口大爆竹则为蜡光纸。褙筒之时,先将裁好之皮子纸叠齐,用樱糊涂抹纸头,再将白色筒子用纸裹好,用手一搓,或置于扯凳上一扯,就褙好了一个简子。褙筒一项,多为妇女操作,因为她们手巧,做起来速度很快。

洗筒腰筒

将褙好之爆竹筒子,用麻绳扎成一饼,饼成正六角形,每边的爆竹筒子个数相等,以便于计算筒子的数目,此道工序谓之“洗筒”。每饼筒子数,因爆竹品种不同而异,“加花”每饼900余个,“红绿八扣”每饼1000多个,“双料”约700余个,“牛口”每饼100余个。筒子成饼之后,再用阔刀将饼子拦腰裁断,一饼成为两饼,一个筒子成为两个筒子,此道工序谓之“腰筒”,一般为技术工人所操作。洗筒、腰筒是个技术活、力气活,一般由壮年男子完成。当今早已使用机械腰筒,只要能掌握机械无论男女谁都可以做。

上盘

“上盘”分筑泥、上硝两道工序,先将腰断成饼之筒子,一端灌紧白泥(俗称“打泥底”),再筑上黑硝(俗称“筑药”),然后在另一端筑上黄泥(俗称“打泥头”)。各种爆竹所需黑硝之数量,多少不一,即使是同种爆竹,各作坊也有差异。一般而言,黑硝0.5千克,约可制“加花”8000个,“牛口”860个,“寸金”170个,“红绿鞭”10000余个,中等大炮100余个。上盘时如能将泥硝筑紧,爆竹响声必大。若为节省火硝,故意不筑紧,将顶部之硝抹去,称之“抹硝”。凡不爆或响声不大者,皆为此类抹硝之产品,属偷工减料。上盘之活为技术之活,且有一定的危险性,皆由有经验的男子操作,必须与其他工序隔离进行。

钻引孔

爆竹在装泥上硝之后,用铁杆将每个筒子筑紧,再将盘子(即成饼之筒子)晒干或烘干,始用铁针(铁针带木把,俗称“引钻”)将每个筒子钻一小孔,以备插上引线。“钻引孔”之手续虽然简单,然工作须富有经验,因引孔之深浅若不适度,或过深或不达,则插引高低不齐,严重影响产品质量,所以一般都由经验丰富的男女技工操作。

插引

钻引孔之后,须将引线一根一根地插入引孔,“插引”也叫“栽引”,男女老少皆可为,妇女、儿童手脚灵便,往往插引的速度超过男人。然所插之引必须干燥,而且要裁切整齐,大小长度一致,否则将影响插引的速度和质量。以前,这道工序一般由作坊将材料发放到附近的农户家进行,成品出来后再由作坊收回。过去,产区的学龄儿童大多是插引的高手。后来考虑安全问题,不允许在农户家中插引,更禁止未成年人从事此项工作。

轧引颈

引线插入之后,须将每个筒子所插之引逐一轧紧,以免引线脱落,影响结鞭,此种手续谓“轧引颈”,亦称“箍爆竹”。轧引颈所用之侧刀与药号之侧刀相似,唯刀口有半圆缺数个,且刀口较厚较钝,缺口大小如爆竹筒子。用侧刀对准爆竹筒子插引之端一轧,引即轧紧。若引线轧得不紧,则会引起爆竹脱落,影响质量。轧引颈虽然难度不大,但要求高,故过去也是由技术工人完成。自使用“固引剂”(将引线固定的材料)之后,轧引颈的工序早已由机械代劳了。

结鞭

将单个爆竹用引线、麻茬连结,使其成为鞭状,谓之“结鞭”,所成之品叫“鞭子”、“鞭炮”或“鞭爆”,也有叫“编炮”的。鞭炮的长度依爆竹的大小多少而定,有“百子鞭”(100响)、“千子鞭”(1000响)、“万子鞭”(10000响)种种,最短的叫“月饼爆竹”,仅50响。鞭炮还有“单鞭”、“双鞭”之别,单鞭是指引线的一边结爆竹,形状像梳子;双鞭是指引线的两边都结爆竹,像对称形的梳子。若干个小爆竹之间插进1个或几个大爆竹,叫“间子鞭”。结鞭时,用铁钉钉在木板上,以固定引线的一头,下面置一竹楠盆(竹制品),盆中放一堆爆竹,以便随结随取。操此业者,多为妇女。当今结鞭一项也早已被结鞭机取而代之了。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湖南省浏阳市传统...
浏阳花炮制作技艺,湖南省浏阳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2024-03-27 23:03:50
中国传统手工艺术《风筝》
风筝制作技艺,山东省潍坊市、江苏省南通市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北京...
2024-03-20 16:18:37
中国传统手工艺术《黎族钻木...
黎族钻木取火技艺,海南省地方传统手工技艺,该技艺取火时,用脚踏住钻...
2024-03-20 16:15:12
中国传统手工艺术《浏阳花炮...
浏阳花炮制作技艺,湖南省浏阳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湖南浏阳花炮制作历...
2024-03-20 16:11:10
中国传统手工艺术《赫哲族鱼...
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黑龙江省饶河、抚远地方传统手工技艺,传统的鱼皮...
2024-03-20 16:07:49
中国传统手工艺术《黎族树皮...
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传统手工技艺,黎族树皮布...
2024-03-20 16:04:45

热门资讯

中国曲艺艺术《河南坠子》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传统曲艺形式。约有一百多年...
探秘中国画,艺术传承与文化特色 中国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意蕴,同时也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风格。中国画家...
中国手工艺术《武夷岩茶(大红袍...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福建省武夷山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武夷岩茶(大红袍)独有的“岩骨花香”是由...
中国手工艺术《拉萨甲米水磨坊制... 拉萨甲米水磨坊制作技艺是西藏自治区传统手工技艺。甲米水磨坊约建于公元17世纪,磨坊显现了中国藏族人民...
中国手工艺术《阿昌族户撒刀锻制... 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乡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过程须经下料、制坯、打...
中国绘画艺术《凤翔木版年画》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凤翔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年画的一大流派,始于唐宋,盛于明...
中国绘画艺术《漳州木版年画》 漳州木版年画属于民间美术,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年画内容主要是喜庆迎新和避邪两大类别。漳州木版年画的雕...
中国表演艺术《抖空竹》 抖空竹,流行于北京市的传统体育,空竹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明代《帝京景物略》一书中就有空竹玩法和制作方...
中国手工艺术《漳州木偶头雕刻》 漳州木偶头雕刻,起源于晋朝盛于唐代,至21世纪初已有2000余年,属于木偶戏道具制作中的一门特殊技艺...
中国曲艺艺术《锣鼓书》 锣鼓书旧称“太保书”,是在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艺之一,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与地方特点。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