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湖南省浏阳市传统手工《浏阳花炮制作技艺》
阿标
2024-03-27 23:03:50
0

浏阳花炮制作技艺,湖南省浏阳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湖南浏阳花炮制作历史悠久。据载,其始于唐,盛于宋,清代康熙年间,生产已具相当规模,至清代光绪年间,它已销往中国香港、澳门、南洋诸国,成为名牌产品。

2006年5月20日,浏阳花炮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86。

历史渊源

2

浏阳烟花的发展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发明阶段、分散阶段、集中阶段、整改阶段、提升阶段”。

发明阶段(隋末唐初—1127)

花炮起源的最初动因,是为了驱邪逐鬼。1300多年前,浏阳大瑶人李畋 [13](生于601年农历4月18日,卒于690年农历12月18日),于621年农历9月18日发明了鞭炮。据《中国实业志》记载,鞭炮“始于唐,盛于宋,发源于浏阳”。

分散阶段(1127—1949)

南宋(1127—1279)时正式出现烟花,并有了一挂一挂的鞭炮。此后,尽管战争频繁,但鞭炮生产这一传统产业一直在浏阳保留下来。元朝(1279—1368)大部分时间处于战乱时期,花炮生产停滞不前。明朝(1368—1644)后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私人作坊比较盛行,浏阳花炮有了较快发展,并为以后的大规模生产打下了基础。清嘉庆(1796—1820)初年,浏阳花炮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东乡、南乡、西乡农闲时从事花炮生产制造的达20余万人,县城的生产作坊超过300余家,工人达2500余人,年产量在14万箱之上(一箱有20万响)。清同治年间(1862—1874),浏阳花炮形成大行业,南乡的大瑶铺、金刚头、澄潭江、文家市、杨花及县城的南市街一带,80%的民户从事花炮生产,素有“十家九爆”的美誉,生产工人达5000余人,年产量保持在25万箱左右。从此,浏阳花炮不断发展,“制造益精,声誉远播”。从清光绪年间(1875—1908)至民国初年,浏阳花炮成为湖南的名特产品,是湖南花炮的代表和骄傲。

集中阶段(1949—1996)

解放后,浏阳花炮产业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创建花炮厂,实现了从分散到较为集中的工厂转变,产品也由单一的鞭炮类向烟花鞭炮两大类并举。比较出名的有城关出口花炮厂、县出口花炮厂等,由花炮工艺美术大师曾培敢发明的花炮产品“大地花开“上市以来,几十年长盛不衰。浏阳花炮开始走出国门,响遍全球。20世纪60年代初,浏阳花炮加快与全国各省市的联系,到1983年底,浏阳县供销社与国内25个省市、自治区的273家花炮经营公司建立了经常性的业务联系。同时,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浏阳花炮外贸也有了飞速发展,到1985年,浏阳花炮出口到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销售量较大的主要有美国、德国、日本、瑞士和挪威。浏阳出口花炮所占份额一直为世界第一位,而且逐年上升。

整改阶段(1997—2003)

产权置换(1997-1998,称为花炮一次革命),1997年开始全面推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行资产置换,在全行业大力发展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取得了明显成效。1987年全县生产花炮183.6万箱,产值2.13亿元。到2003年,全市花炮生产总值达25.62亿元。工厂化改造(1998—2003,称为花炮二次革命):从1998年开始,浏阳开始了现代化、标准化工厂改造。全市花炮工作大会上提出了“更新观念,精心部署,强化措施,加快发展,掀起浏阳花炮现代工业革命的热潮。”到2003年,全市800多家企业进行了厂房改造,投入扩建、改建资金6亿。

提升阶段(2004年始)

集团化、规模化运作,从2003年金生烟花集团成立以来,2004年先后有东信、光远飞鹰、福祥、文华山、万乐、吉腾、河口等7家花炮集团成立。2005年,达浒艺术焰火燃放集团和官渡烟花集团成立,形成十大集团。为浏阳花炮集团化、规模化运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推进花炮“三大革命”(环保、工艺、材料革命),2005年11月9日,市委、市政府在浏阳城区欧阳子情大剧院召开“推进花炮‘三大革命’,加快机械化改造工作大会”(又称浏阳花炮第三次革命)。

传承保护

1

传承价值

浏阳花炮与中国古老的民俗结下了不解之缘。传统节日中,人们无不放鞭炮烟花以志喜庆。举行各种祭祀庆典时,也须燃放花炮。同时,鞭炮业又带动了矿产、造纸、印刷、包装等行业的发展。

传承人物

钟自奇,男,1956年12月出生。2009年5月26日,钟自奇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申报。项目名称:浏阳花炮制作技艺。

保护措施

20世纪80年代起,浏阳市就开始了花炮技术制作工艺方面的培训,并先后成立了花炮技术协会、焰火燃放协会以及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中心,专门负责花炮技术和工艺的培训。

20世纪90年代起,浏阳市进一步加大了培训力度,结合技术职称培训,开展了生产安全操作、安全管理、焰火燃放操作、焰火设计等培训,累计培训20多万人次。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浏阳市烟花爆竹总会获得“浏阳花炮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浏阳花炮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浏阳市烟花爆竹总会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湖南省浏阳市传统...
浏阳花炮制作技艺,湖南省浏阳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2024-03-27 23:03:50
非遗 | 贵州省湖南省传统...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湖南省凤凰县、贵州省雷山县地方民间传统手工技艺,...
2024-03-27 16:27:06
非遗 | 海南省五指山市传...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海南省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24-03-27 14:02:18
非遗 |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
土家族织锦技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
2024-03-27 13:59:06
中国传统非遗文化《浏阳花炮...
浏阳花炮制作技艺,是湖南省浏阳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湖南浏阳花炮制作...
2024-03-13 16:24:21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音乐非遗文化《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码头时用它来...
锣鼓书 | 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
非遗 | 四川省梓潼县传统音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传统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