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工艺术《蜀锦织造技艺》
阿标
2024-03-15 22:00:47
0

1

蜀锦织造技艺,四川省成都市地方传统技艺,蜀锦织造历史悠久,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春秋秦国的惠文王年间。战国时期,蜀锦已成为重要的贸易品,其兴于秦汉,盛于唐宋,衰于明末,于清代中晚期得以恢复,至近代再次陷入危机,新中国成立后逐步恢复。

工艺特征

1

与花楼织机融合在一起的蜀锦织造技艺,从纹样设计、挑花结本到挽花工、织工合作生产,一直秉承古老的传统。其后替代传统织锦的有梭机械织机,其技艺原理与之相同。

蜀锦其价如金主要体制作工艺上。而通常所见在蜀锦大花楼木质机上的两位师傅(拽花工和织手)只是“台前”人员,而“幕后”有许多人的努力和协作对蜀锦的制作完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用蜀锦大花楼木质机织造蜀锦,拽花工和织手须掌握多种技能。

蜀锦大多以经向彩条为基础起彩,并彩条添花,其图案繁华、织纹精细,配色典雅,独具一格,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多彩织锦。蜀锦质地坚韧而丰满,纹样风格秀丽,配色典雅不俗。

蜀锦的品种繁多、传统品种有雨丝锦、方方锦、铺地锦,散花锦、浣花锦、民族锦、彩晕锦等等。

雨丝锦的特点是锦面用白色和其他色彩的经丝组成,色络由粗渐细,白经由细渐粗,交替过渡,形成色白相间,呈现明亮对比的丝丝雨条状,雨条上再饰以各种花纹图案,粗细匀称、既调和了对比强烈的色彩,又突出了彩条间的花纹,具有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给人以一种轻快而舒适的韵律感。图案丰富多彩,常见的有天安门、杜甫草堂、望江楼、百花潭、芙蓉白凤、翔凤游龙、莲池鸳鸯、蝶舞花丛、葵花、牡丹、梅竹、龙凤等。

方方锦的特点是缎地纬浮花,再单一地色上,以彩色经纬线配以等距不同色彩的方格,方格内饰以不同色彩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古朴典雅的花纹图案,如梅鹊争春、凤穿牡丹、望江楼、百花潭等。

铺地锦又称“锦上添花”,其特点是在缎纹组织上用几何纹样或细小的花纹铺满地子,再在花纹上嵌织大朵花卉(有的加嵌金线),如宝相花等。色彩丰富、层次分明,显得格外富丽堂皇。

散花锦的特点是花纹布满锦地,常见的图案有如意牡丹、瑞草云鹤、百鸟朝凤、五谷丰登、龙爪菊、云雁等,富于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

浣花锦又称花锦,它是由古代名锦“落花流水锦”发展而来的,传说唐代卜居成都浣花溪的贵妇人根据溪水荡漾的变化而设计的花纹,而且在锦织成后,多数在锦江上游溪水潭内洗涤,故名。其特点是地组织采用平纹或缎纹以曲水纹、浪花纹与落花组合图案,纹样图案简练古朴,典雅大方。

民族锦一般采用多色彩条嵌入金银丝织成,多用于民族服饰,故名。其特点是锦面上的图案从经纬线交织中显现出自然光彩,富有光泽。常见的图案有团花、葵花、“万”字“e”“寿”字等。彩晕锦的特点是织纹华贵相映,明暗匹配,层次分明,并以色晕过渡,花纹绚丽多彩,别具一格。 

工艺流程

3

工艺工序

要完成一件蜀锦作品,从程序上说,主要需经历初稿设计、定稿、点意匠、挑花结本、装机、织造等几个重要过程,每一道程序又涉及到很多独特的技艺。

第一步:练染工艺,包括练丝和染色等工序。

第二步:纹制工艺,包括纹样设计、配色、挑花结本、上机装吊等工序。

第三步:织造工艺,包括织前准备(经纬线加工)和上机织造两个部分。

涉及技艺

打结:这是织工的基本技能,也是学习手工织锦的第一道关。在一分钟内,用极细的丝线打出十二个结并剪掉线头,使其看上去像从来没断的才能及格。

打竽儿:最注重身体协调性的技能。左手拽着线做短距离的前后运动,右手转动纺轮。根据需要打出不同股数的竽儿以做纬线。

拉花:在万千根稍粗于丝的线中拉花提起织机上的经线。力量要合适,经线不能提得太高,易断;不能太矮,梭过不去。放线要干脆,否则,许多纤线会搅在一起。

投梭:脚变换着踩竖脚竿将16面综框轮换升降,双手左右开弓投梭,其间每投一梭要用扣压纬。两者所用力量均非常重要。若力量过重,另一只手很难接到梭,过轻,梭过不去,会割断经线造成经线断裂。否则,成千上万根经线需要人工捞头手工打结。用扣压纬时,由于力量掌握不均会令锦面图案时紧时松而变形。

转下曲:织工经常必做的一项检查。下到一米深的机坑,转动下曲签防止纤线断裂和缠绕。这项工作一般要用一天的时间。

接头:织造蜀锦时,丝线会根据天气的变化热胀冷缩,或织造时成千上万次自然摩擦产生丝线疲劳断裂。在遇到经线断裂的情况时,织工就要在让人眼花缭乱的上万根线中找出断掉的丝线并运用所学到的打结技能将其接上。上面提到的只是织造时必需的一些基本技能,最难的是织工在手脚眼耳并用的情况下保持协调和对织机构造的熟悉及装造。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

相关内容

非遗 | 四川省成都市传统...
蜀锦织造技艺,四川省成都市地方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24-03-27 13:53:53
中国传统技艺《自贡井盐深钻...
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工序繁杂,包括钻井设计程序、钻前准备、钻井、修...
2024-03-20 14:26:17
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
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山西省清徐县地方传统技艺,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工...
2024-03-16 20:26:33
中国酿制艺术《绍兴黄酒酿制...
绍兴黄酒酿制技艺,浙江省绍兴市传统技艺,绍兴酿酒的历史非常悠久,文...
2024-03-16 20:22:38
中国酿制艺术《茅台酒酿制技...
茅台酒酿制技艺,贵州省遵义市茅台镇的地方传统技艺,茅台酒酿制技艺是...
2024-03-16 20:07:12
中国手工艺术《景泰蓝制作技...
景泰蓝制作技艺,北京市崇文区地方传统技艺,景泰蓝技艺是外传珐琅技艺...
2024-03-16 17:06:22

热门资讯

中国曲艺艺术《河南坠子》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传统曲艺形式。约有一百多年...
中国手工艺术《萍乡湘东傩面具》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傩面具雕刻源于清代,由湖南太丈传入,已祖传三代,其继承的是宋代傩面雕刻技艺。萍乡湘东...
中国手工艺术《傣族慢轮制陶技艺... 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云南原始的传统手工技艺,傣族自古喜爱用陶,制陶在傣语中称为“板磨”,俗称“土锅”。...
艺术 | 傣族打击乐器《象脚鼓... 象脚鼓还受到景颇、佤、傈僳、拉祜、布朗、阿昌和德昂等族人民以及克木人的喜爱,是各族歌舞中不可缺少的乐...
艺术 | 民族乐器《铃鼓》 铃鼓是维吾尔、朝鲜、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打击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吉林延边等地,鼓框木制,...
中国手工艺术《阿昌族户撒刀锻制... 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乡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过程须经下料、制坯、打...
重庆传统舞蹈艺术《铜梁龙舞》 铜梁龙舞是流传于重庆市铜梁区境内的一种以龙为主要道具的舞蹈艺术形式。它兴起于明,鼎盛于清。铜梁龙舞包...
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维吾尔族桑皮... 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新疆地方传统手工技艺,维吾尔族桑皮纸以桑树枝内皮为原料,桑枝内皮有粘性,纤维...
中国手工艺术《武夷岩茶(大红袍...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福建省武夷山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武夷岩茶(大红袍)独有的“岩骨花香”是由...
中国手工艺术《蒙古族勒勒车制作... 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勒勒车是蒙古族地区的牛车,又名辘轳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