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四川省成都市传统手工《蜀锦织造技艺》
阿标
2024-03-27 13:53:53
0

蜀锦织造技艺,四川省成都市地方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蜀锦织造历史悠久,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春秋秦国的惠文王年间。战国时期,蜀锦已成为重要的贸易品,其兴于秦汉,盛于唐宋,衰于明末,于清代中晚期得以恢复,至近代再次陷入危机,新中国成立后逐步恢复。

2006年5月20日,蜀锦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16。 2010年正式获批地理标志产品。

2019年11月,蜀锦织造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历史渊源

1

蚕桑文明在蜀地起源甚早,古蜀第一位先王蚕丛,据说便已教民养蚕。春秋战国时期,《尚书》记载,时人把成都出产的锦专称为“蜀锦”,以示区别。

到了汉代,成都织锦业日盛,以致“机杼相和”,蜀锦织造技巧日趋熟练,以其做工精致、花式繁多闻名于世。蜀锦的织造在汉唐时期以多综多蹑织机为主。汉朝张蹇出使西域,见当地商贾皆偏爱一种锦缎,张蹇一看,原来是成都的蜀锦。汉代蜀郡成都人杨雄在《蜀都赋》中写道:“若挥锦布绣,望芒兮无幅。尔乃其人,自造奇锦。发文扬彩,转代无穷。”

早期的蜀锦以多重经丝起花(经锦)为主,唐代以后品种日趋丰富。唐代蜀锦的图案有格子花、纹莲花、龟甲花、联珠、对禽、对兽等,十分丰富。在唐末,又增加了天下乐、长安竹、方胜、宜男、狮团、八答晕等图案。唐玄宗李隆基入蜀避难,士兵皆有怨气,唐玄宗乃用蜀锦十万匹重振士气。

在宋元时期,发展了纬起花的纬锦,其纹样图案有庆丰年锦、灯花锦、盘球、翠池狮子、云雀,以及瑞草云鹤、百花孔雀、宜男百花、如意牡丹等。宋代吕大防在成都设立锦院,与锦官城相似,亦是一座国家蜀锦工厂,负责成都蜀锦生产,宋代成都每年上贡蜀布67.02万匹,绫7865匹和几乎全部的上等蜀锦。

在明代末年,蜀锦受到摧残,此时的纹样图案有梅、竹、牡丹、葡萄、石榴等。

清代以后,蜀锦得到恢复,受江南织锦影响,又产生了月华锦、雨丝锦、方方锦、浣花锦等品种,其中尤以色晕彩条的雨丝、月华最具特色。

现代蜀锦用染色熟丝织造,质地坚韧,色彩鲜艳。

传承保护

1

传承价值

蜀锦是成都的标志性技艺,成都以盛产锦而获得“锦城”、“锦官城”的美名。岷江环绕成都,蜀锦濯于江水,故岷江又称“锦江”。蜀锦植根于蜀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早在秦汉三国时期,蜀锦已走出四川,进入少数民族地区,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它在举世闻名的南北“丝绸之路”中作为文化交流及贸易的载体见证了历史,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传承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蜀锦曾一度辉煌,但随着工业化的进展,手工织机逐渐被现代织机所取代,呈现出萎缩和衰退的趋势。采取切实措施确保蜀锦的传承是当务之急。

传承人物

叶永洲,男,生于1929年11月,2007年6月5日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锦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成都市申报,项目名称:蜀锦织造技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保护措施

2013年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了4台织机模型,2015年,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成都博物馆等单位,按照出土织机模型的适合比例将汉代织机复原。为了“复活”汉代织锦技艺,成都博物馆邀请王君平带领他的团队,开展了进一步的修复调整和试验,成功地织出了几组花纹,重现了两千多年的织锦场景。

蜀锦博物馆在原有一台清代道光年间古蜀锦机的基础上,复制了6台蜀锦花楼木质机,还请回原成都蜀锦厂总工程师和7位从事了几十年织锦的老艺人,从边远地区农村招收了一批年轻学徒,开展蜀锦技艺传授,保证了整个织造过程沿用最本质、最真实、最完整、最传统的蜀锦织造技艺。还建立了蜀锦、蜀绣等艺人的个人资料信息库,通过不断招收学徒拜师学艺,老艺人悉心教授,带徒传艺,已培养了十几名平均年龄25岁的蜀锦学徒。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蜀锦织造技艺项目保护单位成都蜀锦织绣有限责任公司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四川省德格县传统...
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四川省德格县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
2024-03-27 22:27:00
非遗 | 四川省浙江省自贡...
竹纸制作技艺,四川省夹江县、杭州市富阳区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
2024-03-27 21:39:18
非遗 | 四川省成都市传统...
蜀锦织造技艺,四川省成都市地方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24-03-27 13:53:53
中国手工艺术《蜀锦织造技艺...
蜀锦织造技艺,四川省成都市地方传统技艺,蜀锦织造历史悠久,最早的文...
2024-03-15 22:00:47
中国传统非遗文化《蜀锦织造...
蜀锦织造技艺,四川省成都市地方传统技艺。蜀锦织造历史悠久,最早的文...
2024-03-13 22:47:49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音乐非遗文化《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码头时用它来...
锣鼓书 | 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
非遗 | 四川省梓潼县传统音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传统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