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盆歌,俗称“丧鼓”、“丧鼓歌”和“打鼓闹丧”,源于中国古代丧礼上“扑一个盆子当鼓打,唱歌陪丧家”的民俗活动,是一种古老的曲艺形式。
鼓盆歌流传于江汉平原的沙市、荆州、江陵一带,其表演形式通常为一人或二人自击鼓板独唱或对唱。鼓盆歌沉郁悲怆,风格遒劲,是荆楚文化的“活化石”。经典曲目有《绣荷包》《观花》等。
演唱形式
鼓盆歌是源于中国古代丧礼上“扑一个盆子当鼓打,唱歌陪丧家”的民俗活动,其表演形式通常为一人或二人自击鼓板独唱或对唱。民间演出时热心的听众也可参与帮腔,即在每段唱词的开头和结尾一起齐唱,也有一人无伴奏的清唱形式。
荆州鼓盆歌的表现形式是坐唱不表演,在演唱时没有太多花哨的动作。鼓盆歌在开唱之前都会先摆一张方桌,以供歌手围坐,演唱者增多,一桌坐不下,就用两个或三个方桌一拼,成为长形歌案,歌案上挂一对风灯,内点蜡烛,前面则放一屏风,中间供着庄周木刻的雕像,卧睡在小木棺内,案台上摆有供品,并焚上香,鼓师将鼓放置在一个翻扑的木盆上,用火纸垫稳,这些简单的家什,被歌手们称为“丧鼓担子”。
唱腔伴奏
鼓盆歌唱腔有【平板】、【敲板】、【三句半】和【湖腔】等。表演中鼓的伴奏独具特色,其节奏在音乐的上下句落尾处出现强拍无重音的现象,悖于音乐节拍之常理,在中外音乐史上也比较罕见。
伴奏乐器
鼓是鼓盆歌唯一的伴奏乐器,击鼓在节奏上有鲜明特点,即在唱腔的下句结束前两小节时出现“咚咚”声,而在结束小节的强拍上却意外地出现休止。这种欲止而继的特点避免了演唱和听歌的疲惫和休止性,使鼓盆歌能像绵绵不断的泉水在缓缓流淌中触动人的心灵,是“鼓的艺术”。鼓盆歌沉郁悲怆,风格遒劲,是荆楚文化的“活化石”。
鼓盆歌经典剧目有《绣荷包》《观花》《白蛇传》《醉打蒋门神》等。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
上一篇:中国曲艺艺术《龙舟说唱》
下一篇:中国曲艺艺术《汉川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