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曲艺艺术《鼓盆歌》
阿标
2024-03-15 13:37:30
0

3

鼓盆歌,俗称“丧鼓”、“丧鼓歌”和“打鼓闹丧”,源于中国古代丧礼上“扑一个盆子当鼓打,唱歌陪丧家”的民俗活动,是一种古老的曲艺形式。

鼓盆歌流传于江汉平原的沙市、荆州、江陵一带,其表演形式通常为一人或二人自击鼓板独唱或对唱。鼓盆歌沉郁悲怆,风格遒劲,是荆楚文化的“活化石”。经典曲目有《绣荷包》《观花》等。

艺术特点

2

演唱形式

鼓盆歌是源于中国古代丧礼上“扑一个盆子当鼓打,唱歌陪丧家”的民俗活动,其表演形式通常为一人或二人自击鼓板独唱或对唱。民间演出时热心的听众也可参与帮腔,即在每段唱词的开头和结尾一起齐唱,也有一人无伴奏的清唱形式。

荆州鼓盆歌的表现形式是坐唱不表演,在演唱时没有太多花哨的动作。鼓盆歌在开唱之前都会先摆一张方桌,以供歌手围坐,演唱者增多,一桌坐不下,就用两个或三个方桌一拼,成为长形歌案,歌案上挂一对风灯,内点蜡烛,前面则放一屏风,中间供着庄周木刻的雕像,卧睡在小木棺内,案台上摆有供品,并焚上香,鼓师将鼓放置在一个翻扑的木盆上,用火纸垫稳,这些简单的家什,被歌手们称为“丧鼓担子”。

唱腔伴奏

鼓盆歌唱腔有【平板】、【敲板】、【三句半】和【湖腔】等。表演中鼓的伴奏独具特色,其节奏在音乐的上下句落尾处出现强拍无重音的现象,悖于音乐节拍之常理,在中外音乐史上也比较罕见。

伴奏乐器

鼓是鼓盆歌唯一的伴奏乐器,击鼓在节奏上有鲜明特点,即在唱腔的下句结束前两小节时出现“咚咚”声,而在结束小节的强拍上却意外地出现休止。这种欲止而继的特点避免了演唱和听歌的疲惫和休止性,使鼓盆歌能像绵绵不断的泉水在缓缓流淌中触动人的心灵,是“鼓的艺术”。鼓盆歌沉郁悲怆,风格遒劲,是荆楚文化的“活化石”。

经典剧目

1

鼓盆歌经典剧目有《绣荷包》《观花》《白蛇传》《醉打蒋门神》等。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

相关内容

非遗 | 湖北省荆州市传统...
2006年5月20日,湖北省荆州市申报的“鼓盆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
2024-03-25 23:05:54
音乐非遗文化《智化寺京音乐...
北京智化寺始建于明代正统九年(1444),初为明英宗时期司礼太监王...
2024-03-17 19:47:54
中国曲艺艺术《小热昏》
小热昏以说、唱结合,形式自由、简洁,常以单档或双档表演,表演者自操...
2024-03-15 14:21:14
中国曲艺艺术《鼓盆歌》
鼓盆歌,俗称“丧鼓”、“丧鼓歌”和“打鼓闹丧”,源于中国古代丧礼上...
2024-03-15 13:37:30
中国曲艺艺术《龙舟说唱》
龙舟说唱,又称“龙舟”、“龙舟歌”、“龙洲歌”或“顺德龙舟”,是流...
2024-03-15 13:34:33
中国曲艺艺术《新疆曲子》
新疆曲子,俗称“小曲子”,是汉、哈、回等民族群众共创共演的一种曲艺...
2024-03-15 13:28:19

热门资讯

中国曲艺艺术《河南坠子》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传统曲艺形式。约有一百多年...
中国手工艺术《萍乡湘东傩面具》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傩面具雕刻源于清代,由湖南太丈传入,已祖传三代,其继承的是宋代傩面雕刻技艺。萍乡湘东...
中国手工艺术《傣族慢轮制陶技艺... 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云南原始的传统手工技艺,傣族自古喜爱用陶,制陶在傣语中称为“板磨”,俗称“土锅”。...
艺术 | 傣族打击乐器《象脚鼓... 象脚鼓还受到景颇、佤、傈僳、拉祜、布朗、阿昌和德昂等族人民以及克木人的喜爱,是各族歌舞中不可缺少的乐...
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维吾尔族桑皮... 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新疆地方传统手工技艺,维吾尔族桑皮纸以桑树枝内皮为原料,桑枝内皮有粘性,纤维...
中国手工艺术《蒙古族勒勒车制作... 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勒勒车是蒙古族地区的牛车,又名辘轳车...
探秘中国画,艺术传承与文化特色 中国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意蕴,同时也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风格。中国画家...
油纸伞,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 油纸伞作为起源于中国的一种纸制或布制伞,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使用历史。以手工...
艺术 | 江苏扬州传统戏剧《扬... 扬剧历史悠久,遗产丰富,不仅是扬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地方戏曲发展史上也有着特殊的地位。扬...
艺术 | 民族乐器《铃鼓》 铃鼓是维吾尔、朝鲜、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打击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吉林延边等地,鼓框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