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非遗文化《智化寺京音乐音乐》
阿标
2024-03-17 19:47:54
0

1

智化寺京音乐,北京市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北京智化寺始建于明代正统九年(1444),初为明英宗时期司礼太监王振“舍宅为寺”所建的寺院,1961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智化寺京音乐至今已传承五百六十多年,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智化寺京音乐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音乐风格庄重、古朴、典雅,曲体结构庞大、规范,演奏技法丰富,曲目蕴藏巨大。忠实地保存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风貌,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变迁提供了典型的生动实例。在曲目、乐器、宫调、演奏方法等许多方面保存了宋、明旧制。传统曲目有《喜秋风》、《拿天鹅》、《清江引》、《梅花引》、《小华严》、《醉翁子》等。

2006年5月20日,智化寺京音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Ⅱ-65。

历史渊源

2

北京智化寺始建于明代正统九年(1444),英宗赐名“智化禅寺”,意思是“以佛的智慧渡化人”,初为明英宗时期司礼太监王振“舍宅为寺”所建的寺院,正统十一年(1446),王振擅将部分宫廷音乐移入寺院并组建乐队,用于寺院佛事和一些民间活动,自此智化寺音乐开始传承。

明清之际,佛曲日益深入民间,大的寺院广开庙会,并有专门从事音乐演奏的僧人。智化寺音乐古朴典雅,每逢皇族或大京官去世,皇室往往要“赐经一棚“或“焰口一台”请智化寺艺僧做佛事,这使得智化寺音乐名噪一时。

清乾隆八年(1743),御史沈廷芳请命捣毁智化寺精忠祠,智化寺自此便开始走向衰败。清末民国初。外患内乱使清室动摇,民不聊生,致使智化寺在上层社会的佛事应酬大为减少,不得已有时也为平民百姓应酬一些小规模佛事,所得供养十分微薄。

清道光、咸丰年间(1821—1861),智化寺音乐向外传授到天仙庵,后又分别传授到成寿寺,水月庵、地藏寺,夕照寺,关帝庙、火神庙等十余座寺院庙宇,进而传播到北京周边地区、智化寺音乐因而成为北方佛曲的代表,被时人冠称为“京音乐”。

传承保护

3

传承价值

按代传承的演奏艺僧在几百年的传承中,始终保持高要求,忠实地再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风貌,并未随意增删变化。也正是这样,才将其具有特色的乐器、曲牌和词牌完整地再现。音乐家杨荫浏先生将谱本和寺院艺僧所吹奏的音乐对比后,发现几百年音乐保持完整,未曾改变。

传承人物

张本兴,男,汉族,1923年生,2009年去世,北京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智化寺京音乐代表性传承人。1935年在北京广济庵出家,16岁起到智化寺师从普远住持学艺,为智化寺京音乐第二十六代艺僧。他对笙、管、笛、云锣等乐器演奏谱了如指掌,演奏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佛事唱诵也十分出色。曾多次随团赴欧亚各国演出,出版有《北京智化寺京音乐》《智化寺京音乐》等唱片。

传承现状

智化寺26代老艺僧大都过世,健在的本兴、福广又都年事已高,27代传人在技术上亟待提高。当前社会的巨大变化使智化寺京音乐的发展举步维艰。近两年,在多方努力下,及时录制了现存的45首乐曲。但是,智化寺京音乐传人在数目上还十分缺乏,乐队不能达到原有的规模,音色和内容上层次单一,远不能表现原有古乐的风采。智化寺京音乐仍然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进一步抢救、保护。

保护措施

从20世纪80年代起,政府、音乐界人士和佛教界人士多方努力下,及时录制了现存的四十余首乐曲,并以智化寺的京音乐为基础,组成北京佛教音乐团,多次赴国外访问演出。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北京文博交流馆(北京市智化寺管理处)获得兴国山歌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原保护单位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首都博物馆。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

相关内容

非遗 | 安徽省休宁县传统...
齐云山道场音乐是一种流传于安徽省的传统宗教音乐。休宁县齐云山道教文...
2024-03-31 23:17:29
非遗 | 江苏省无锡市传统...
据史料记载,道教传入无锡已有一千四百余年,。无锡道教音乐发端于古代...
2024-03-31 23:14:42
非遗 | 上海市道教协会传...
上海道教音乐是一个各乐种成分相互融汇、并具有江南地区独特的音乐风格...
2024-03-31 23:12:20
非遗 | 山西省阳高县传统...
恒山道乐是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的传统宗教音乐。 恒山位于山西省北部,...
2024-03-31 23:11:42
非遗 | 河北省广宗县传统...
广宗太平道乐是发源于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的宗教音乐。属于国家级非物质...
2024-03-31 23:03:03
非遗 | 中国佛教寺院传统...
佛教音乐,中国佛教寺院和信众在举行宗教仪式时所用的音乐。佛教认为,...
2024-03-31 22:53:53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音乐非遗文化《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码头时用它来...
锣鼓书 | 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
非遗 | 四川省梓潼县传统音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传统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