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曲艺艺术《小热昏》
阿标
2024-03-15 14:21:14
0

1

小热昏,又名“小锣书”,俗称“卖梨膏糖的”,是广泛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谐谑曲艺形式。

小热昏以说、唱结合,形式自由、简洁,常以单档或双档表演,表演者自操小锣、板等乐器伴奏。说唱内容以时事新闻和故事笑话为主,唱词通俗、诙谐,不时加以插科打诨,表演风趣、幽默,深受民众喜爱。代表曲目有《水果笑话》《清和桥》《火烧豆腐店》等。

艺术特色

2

表演方式

杭州小热昏的表演多在露天,一个放箱子的架子,箱子上一般会写上艺表演唱腔人的艺名,箱子里是梨膏糖及一面小锣、一副三巧板。表演前把汽油灯点着,然后站到条凳上开始招揽观众,先敲小锣,边敲边说一些零星笑话,待观众聚拢艺人就会表演一段完整的“卖口”(类似于相声、独角戏)来定场子,随即会唱一段“锣先锋”——也就是我们现在还能看到的“小锣书”;接下来艺人会根据自己的特长尽情发挥,三巧赋、东乡调、方言说唱、滑稽京剧、地方小调……整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它的新闻性,脱胎于唱朝报的杭州小热昏绝对需要新闻性,优秀的艺人可以现编现唱,句句押韵。至此,杭州小热昏完成了一次升级——从唱朝报说新闻到带有创作性的唱新闻;紧接着就是吃饭问题——卖梨膏糖,艺术水平的高低会决定销量;最后是送客——长篇故事,说三、四十分钟,类似于评话,说到紧要处卖关子——“明日请早”,向书场靠拢。

乐器道具

小热昏伴奏乐器为小锣和竹板。杭州小热昏艺人在街头巷尾作场时,先在架子上摆好剩放梨膏糖的木箱,箱子上放一面小锣或小锣片,以及三巧板(三块毛竹板),另加一把扇子、一块醒木,还有莲花板、小鼓等。艺人在表演时穿长衫,头戴折帽,小锣一敲打,马上招揽来了听众,然后开始他的说唱表演,当讲到激动之处,醒木一敲,用来稳定大家的情绪。另外他手上的扇子也别有用途,当扇子一扇,便进行插科打诨,使其表演充满滑稽的成分。

表演过程

杭州小热昏的表演过程分为五部分:小卖口,即艺人说零星笑话做为开场白,以吸引观众;锣先锋,即“小卖口”后,就唱“罗先锋”,以唱为主,间有说白,内容为日常生活中的热闹事;卖口,即卖糖后再讲一段有趣的笑话;说唱,即是其最拿手人的段落,如果京剧唱得好,就唱滑稽京剧,方言说的好,就搞方言说唱;长篇(送客段):即为说唱长段连续性故事。

艺术流派

3

小热昏主要分为苏派、浙派、海派三大流派。苏派小热昏唱腔音乐多源自“无锡景”“哭七七”“茉莉花”等地方小调和锡剧、苏剧、滩簧、沪剧、越剧、滑稽戏等民间戏曲,演唱曲调有梨膏糖调、三七赋、三跷赋、小锣赋、新闻调、杨柳青、苏武牧羊调、相思调、四季调、十劝世人、醒世曲、卖货调等几十种之多以《水果做亲》《卖梨膏糖》《除四害》《一条黄瓜三扁担》等传统曲目为主。浙派小热昏的流传区域较广,尤以杭州小热昏最具代表性。杭州“小热昏”的代表人物首推杜宝林,他一改过去卖糖艺人单纯唱小曲与说笑话的谋生方式,把说唱的内容由新闻朝报和生活趣事变为有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说唱艺术。海派小热昏由苏派小热昏逐渐演变而成,杜宝林的弟子江笑笑和鲍乐乐参与文明戏的表演与创新,与上海文明戏名家王无能、刘春山等人一道以文明戏为基础,吸纳“小热昏”的说唱形式与滑稽表演精髓,创立了“独角戏”艺术。

经典曲目

4

小热昏作品在发展中遗失,2014年以来小热昏的新作少之又少。长篇代表剧目有《家庭恶产》《淞沪游击队》等,独脚戏节目有《清和桥》等,滑稽戏代表剧目有《水果笑话》《前朝不接后代》《社会滑稽搓麻将》《刀劈三关》《绍兴人乘火车》《大闹名人堂》《火烧豆腐店》等。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

相关内容

非遗 | 浙江省杭州市传统...
小热昏,又名“小锣书”,俗称“卖梨膏糖的”,是广泛流行于江浙沪一带...
2024-03-25 23:25:25
音乐非遗文化《蒙古族四胡音...
蒙古族四胡音乐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蒙古族四胡最具蒙古族特色的...
2024-03-17 11:18:37
中国曲艺艺术《布依族八音坐...
布依族八音坐唱又叫“布依八音”,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
2024-03-15 15:15:11
中国曲艺艺术《小热昏》
小热昏以说、唱结合,形式自由、简洁,常以单档或双档表演,表演者自操...
2024-03-15 14:21:14
中国曲艺艺术《鼓盆歌》
鼓盆歌,俗称“丧鼓”、“丧鼓歌”和“打鼓闹丧”,源于中国古代丧礼上...
2024-03-15 13:37:30
中国曲艺艺术《龙舟说唱》
龙舟说唱,又称“龙舟”、“龙舟歌”、“龙洲歌”或“顺德龙舟”,是流...
2024-03-15 13:34:33

热门资讯

中国曲艺艺术《河南坠子》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传统曲艺形式。约有一百多年...
中国手工艺术《萍乡湘东傩面具》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傩面具雕刻源于清代,由湖南太丈传入,已祖传三代,其继承的是宋代傩面雕刻技艺。萍乡湘东...
中国手工艺术《傣族慢轮制陶技艺... 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云南原始的传统手工技艺,傣族自古喜爱用陶,制陶在傣语中称为“板磨”,俗称“土锅”。...
艺术 | 傣族打击乐器《象脚鼓... 象脚鼓还受到景颇、佤、傈僳、拉祜、布朗、阿昌和德昂等族人民以及克木人的喜爱,是各族歌舞中不可缺少的乐...
艺术 | 民族乐器《铃鼓》 铃鼓是维吾尔、朝鲜、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打击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吉林延边等地,鼓框木制,...
中国手工艺术《阿昌族户撒刀锻制... 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乡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过程须经下料、制坯、打...
重庆传统舞蹈艺术《铜梁龙舞》 铜梁龙舞是流传于重庆市铜梁区境内的一种以龙为主要道具的舞蹈艺术形式。它兴起于明,鼎盛于清。铜梁龙舞包...
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维吾尔族桑皮... 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新疆地方传统手工技艺,维吾尔族桑皮纸以桑树枝内皮为原料,桑枝内皮有粘性,纤维...
中国手工艺术《武夷岩茶(大红袍...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福建省武夷山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武夷岩茶(大红袍)独有的“岩骨花香”是由...
中国手工艺术《蒙古族勒勒车制作... 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勒勒车是蒙古族地区的牛车,又名辘轳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