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热昏,又名“小锣书”,俗称“卖梨膏糖的”,是广泛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谐谑曲艺形式。
小热昏以说、唱结合,形式自由、简洁,常以单档或双档表演,表演者自操小锣、板等乐器伴奏。说唱内容以时事新闻和故事笑话为主,唱词通俗、诙谐,不时加以插科打诨,表演风趣、幽默,深受民众喜爱。代表曲目有《水果笑话》《清和桥》《火烧豆腐店》等。
表演方式
杭州小热昏的表演多在露天,一个放箱子的架子,箱子上一般会写上艺表演唱腔人的艺名,箱子里是梨膏糖及一面小锣、一副三巧板。表演前把汽油灯点着,然后站到条凳上开始招揽观众,先敲小锣,边敲边说一些零星笑话,待观众聚拢艺人就会表演一段完整的“卖口”(类似于相声、独角戏)来定场子,随即会唱一段“锣先锋”——也就是我们现在还能看到的“小锣书”;接下来艺人会根据自己的特长尽情发挥,三巧赋、东乡调、方言说唱、滑稽京剧、地方小调……整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它的新闻性,脱胎于唱朝报的杭州小热昏绝对需要新闻性,优秀的艺人可以现编现唱,句句押韵。至此,杭州小热昏完成了一次升级——从唱朝报说新闻到带有创作性的唱新闻;紧接着就是吃饭问题——卖梨膏糖,艺术水平的高低会决定销量;最后是送客——长篇故事,说三、四十分钟,类似于评话,说到紧要处卖关子——“明日请早”,向书场靠拢。
乐器道具
小热昏伴奏乐器为小锣和竹板。杭州小热昏艺人在街头巷尾作场时,先在架子上摆好剩放梨膏糖的木箱,箱子上放一面小锣或小锣片,以及三巧板(三块毛竹板),另加一把扇子、一块醒木,还有莲花板、小鼓等。艺人在表演时穿长衫,头戴折帽,小锣一敲打,马上招揽来了听众,然后开始他的说唱表演,当讲到激动之处,醒木一敲,用来稳定大家的情绪。另外他手上的扇子也别有用途,当扇子一扇,便进行插科打诨,使其表演充满滑稽的成分。
表演过程
杭州小热昏的表演过程分为五部分:小卖口,即艺人说零星笑话做为开场白,以吸引观众;锣先锋,即“小卖口”后,就唱“罗先锋”,以唱为主,间有说白,内容为日常生活中的热闹事;卖口,即卖糖后再讲一段有趣的笑话;说唱,即是其最拿手人的段落,如果京剧唱得好,就唱滑稽京剧,方言说的好,就搞方言说唱;长篇(送客段):即为说唱长段连续性故事。
小热昏主要分为苏派、浙派、海派三大流派。苏派小热昏唱腔音乐多源自“无锡景”“哭七七”“茉莉花”等地方小调和锡剧、苏剧、滩簧、沪剧、越剧、滑稽戏等民间戏曲,演唱曲调有梨膏糖调、三七赋、三跷赋、小锣赋、新闻调、杨柳青、苏武牧羊调、相思调、四季调、十劝世人、醒世曲、卖货调等几十种之多以《水果做亲》《卖梨膏糖》《除四害》《一条黄瓜三扁担》等传统曲目为主。浙派小热昏的流传区域较广,尤以杭州小热昏最具代表性。杭州“小热昏”的代表人物首推杜宝林,他一改过去卖糖艺人单纯唱小曲与说笑话的谋生方式,把说唱的内容由新闻朝报和生活趣事变为有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说唱艺术。海派小热昏由苏派小热昏逐渐演变而成,杜宝林的弟子江笑笑和鲍乐乐参与文明戏的表演与创新,与上海文明戏名家王无能、刘春山等人一道以文明戏为基础,吸纳“小热昏”的说唱形式与滑稽表演精髓,创立了“独角戏”艺术。
小热昏作品在发展中遗失,2014年以来小热昏的新作少之又少。长篇代表剧目有《家庭恶产》《淞沪游击队》等,独脚戏节目有《清和桥》等,滑稽戏代表剧目有《水果笑话》《前朝不接后代》《社会滑稽搓麻将》《刀劈三关》《绍兴人乘火车》《大闹名人堂》《火烧豆腐店》等。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
上一篇:中国曲艺艺术《答嘴鼓》
下一篇:中国曲艺艺术《山东快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