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木版年画,四川省德阳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与剑南春酒、赵坡茶并称绵竹三绝。
绵竹年画以木版刻印、手工彩绘为特色,又称绵竹木版年画。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内容以吉祥喜庆、民间传说、乡土生活等为主,构图丰富夸张、色彩鲜艳明快,具有鲜明的农耕文化特色。
形式
绵竹木版年画从形式看,分为斗方、横披、中堂、条屏等,似同国画分幅相近但却别具一格。
门画:以其规格和题材内容之分而贴于各种门上,规格有大毛(全开)、二毛(对开)、三毛(52×34厘米)。大门一般贴武将,如秦军、胡帅和“立刀”“立锤”等,传说可以驱妖降魔。院内的堂屋门贴文门神、画天官和状元,有迎祥纳福、加官进禄的意思。还有以童子和仕女为题材的一类门画,内容多为抱瓶、采莲、佛手、仙桃、“双喜”“四喜”,贴在寝室门上,表示子孙繁衍、福寿无边。
斗方:斗方一般用于室内装饰,是绵竹年画中最有趣味而又珍贵的一种样式。其规格多为三毛(54厘米×40厘米),内容新颖,题材也更为广泛。有流传于民间的历史事件,如《郑成功收复台湾》;也有美妙动人的神话传说,如《西游记》;有妇孺皆知的戏曲人物,如《穆桂英、梁红玉》;也有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如《西厢记》《红楼梦》;有诙谐辛辣的川剧折子戏,如《白狗争风》《五子告母》;也有现实生活的写照,如《纺线女》《五子图》等,可谓包罗万象。
画条:画条属于在室内张贴的年画。其中,包括中堂、横推、单条和条屏。它将民间传说故事的内容及戏曲、文学作品中最动人的情节描绘成画,也有花鸟画等。这类年画多采用工笔彩绘,技法上精微讲究,经得起人们长时间的观赏和推敲。
中堂:画幅较普通年画大,以四尺全开为多,均表现喜气吉祥内容,有《麻姑献寿》《三星图》《福禄寿喜》等,适合客厅装饰和欣赏。横推多表现人物较多且场面较大的题材,如《迎春图》《百子图》《十八学士上瀛台》等。单条为独幅画,有《贵妃醉酒》《苏武牧羊》等。条屏有四条屏、八条屏、十二条屏之分,大都采用立幅样式,画面以人物为主,略衬背景,故事情节连续,多表现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如《红楼梦》《三国演义》《八仙过海》等。条屏画装裱成卷轴画挂于堂屋内,作为欣赏用,也可作长年的装饰,不限于过年悬挂。
绵竹年画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它构图对称、简练,形象夸张、变形,线条古拙、流畅,色彩艳丽、明快,工艺、手法独特,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绵竹年画有着实用性和趣味性并重的特点,特别是独幅画和斗方在实用前提下,更注重对情节性、趣味性的追求。如《三猴烫猪》《春官偷酒壶》《老鼠嫁女》等,呈现出活泼俏皮、诙谐幽默的艺术趣味,反映了四川人民对生活特有的理解方式。
体裁
绵竹木版年画从体裁上又分红货、黑货两大类。红货指彩绘年画,包括门画、斗方、画条。其中画条分中堂、条屏、横推、单条等,供厅堂、居室、走廊及牲畜圈等张贴之用;门画有大毛、二毛、三毛等大小之分,贴大门、厅门、房门、灶门之用。黑货,是指以烟墨或朱砂拓印的木版拓片,多为山水、花鸟、神像及名人字画,此类以中堂、条屏居多。"
内容
绵竹木版年画的内容题材极为广泛,有辟邪迎祥、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戏曲故事、历史人物、神话传说、讽刺幽默、花鸟虫鱼等类别。
特点之一,绘画性强。年画的上色全靠手工彩绘,与其他地区的“套版色印”年画有明显区别,不同的艺人由于熟练程度和艺术理解的不同,会画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同一个画师在不同时间画出的画也会有所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说,绵竹年画每一张都是独特的。
特点之二,讲求构图的均衡对称、完整饱满和主题鲜明,又于对称里融入灵动的元素。如门画《三喜童子》,艺人们在细节处理上费了一番心思:两边的童子发式殊异,服饰色彩、纹饰炯别,寿桃与金瓜对称,蝙蝠与蝴蝶呼应,表现出极强的装饰意味。
特点之三,构图注重整体布局,讲究明快简练。年画的构图,合理使用宾主、虚实、呼应、开合等对称统一法则,大多不设或少设背景,俗称“白堂子”,人物造型在画面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形象突出。
特点之四,构图以线造型。线是绵竹木版年画构图、造型的基本手段,形因线而立,神因线而传。绵竹民间画师总结了一句画诀称:“流水褶子(指线条)要活套,铁线褶子要挺直。”这一曲一伸的变化,是绵竹年画用线动、静结合的艺术处理,给整个画面带来了韵律感和节奏感,给人以刚柔相济的艺术享受。
特点之五,人物构图形象夸张、比例变形。年画艺人按照自己对年画功能、年画人物性格的理解,通过对形象的夸张、变形突出年画人物的特征。因此,绵竹年画的人物构图有一个共同规律,即人物形象纵向压扁,横向扩宽,健康壮硕,十分英武。画诀“大门(武将)要歪(威严),睡房门(童子、仕女)要乖”就是人物造型夸张、变形艺术实践的重要总结。
画稿起样
绵竹木版年画起稿需要技艺娴熟、绘画功底扎实的民间画师完成,画师在创作时对所表现的题材和事物要反复观察并根据民众的审美情趣构图描绘,充分考虑长期形成的艺术特色,尊重其创作规律和造型模式。
雕刻画版
选材:绵竹年画一般选用梨木、楠木、银杏木及杂木为木版。
聚缝:线版的木材大部分是选用整块做版。如果版材木料不足一个整版,可根据需要按尺寸大小拼接粘连成一块,整版边叫聚缝。
刻版:绵竹年画的刻版分为阳刻和阴刻两种。阳刻是绵竹年画的基本刻法,画面白多于黑,以白为主调,印出线版后手绘上色,称为“红货”。阴刻版的线条凹陷入木,犹如篆刻中的“田文”,画面黑多于白,以黑为主调,用烟子(黑色)或朱砂捶成拓片,称为“黑货”。
线版印刷
线版印刷是绵竹木版年画重要的工序。首先要确保图形在纸上的位置。木版位置确定后,需在木板下垫一块润湿的毛巾,以防印墨时木版移位。调墨用骨胶或乳胶,加少许热水,其目的在于保证均匀地在木版上刷墨,防止以后施彩时脱墨。印线版时,先将纸裁齐摆放在版子正上方的位置,然后用棕刷子(又称墨刷子)沾墨,在木版上由上至下、从左到右慢慢刷匀,保证墨汁浸泡木版,以求印出的墨线均匀、清晰,待将线条完全平印印上去后将其平晾、阴干后便可以施彩上色。
手工彩绘
手工彩绘是制作绵竹年画的重要手段。绵竹民间艺人有一套完整的经验,其口诀是:“一黑二白三金黄,五颜六色穿衣裳”。“一黑”即先印黑线版,“二白”是用白粉填手、脸及袖口、靴底等处,“三金黄”是用透明的金黄色涂铠甲、头盔以及其它金属装饰部分。“五颜六色”指桃红、洋红、黄丹、佛青、品兰、品绿等色。大色块多用原色,不调配。这样,画面色彩亮度很高,主题鲜明。在此基础上,要施以少量的二门子色(过渡灰)并多用金、银黑作调合色,既不影响色彩的明快,又使画面和谐统一起来。大面积的色彩绘完后,开始彩绘最精细的一道工序——开相(脸部彩绘),即用桃红色加白粉加黄色调成肉色(妇女和儿童只用白粉)敷在脸部,称为“上相粉”。用鸳鸯笔彩绘两颊、眼皮、耳朵处,用羊毫蘸赭色勾面部鼻子、耳朵线条,用鸳鸯笔画下眼皮,然后再点睛。技艺高超的艺人所点的眼睛具有精、气、神。点得成功的眼睛,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觉得画中人物注视着你。勾画眉毛,女人的秀眉要细而长,门神的眉毛要粗而立。最后是对衣裤、裙子、手持物、帽子等处装饰图案,包括勾金、花金和印金。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
上一篇:中国绘画艺术《梁平木版年画》
下一篇:中国绘画艺术《凤翔木版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