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浙江省嵊州市传统美术《嵊州竹编》
阿标
2024-03-26 23:08:57
0

嵊州竹编,浙江省嵊州市地方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嵊州竹编始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至汉晋时工艺已臻精细,明清两代编结水平进一步提高,竹编成为民间的生活用品。嵊州竹编制作工艺较为复杂,一般要经过设计、造型、制模、估料、加工竹丝篾片、防蛀防霉、染色、编织、雕花配件、装配、油漆等工序,仅竹丝篾片工艺就有锯竹、卷竹、剖竹、开间、劈篾、劈丝、抽篾、刮丝、刮篾等步骤,编织技法更有一百多种。

2005年5月20日,嵊州竹编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入选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5月20日,嵊州竹编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为Ⅶ-51。

历史渊源

1

战国时期,中国劳动人民就利用竹子破篾编制简易的用具,编织出“方格纹“”米字纹“”人字纹“等纹样。直到汉代和晋代时期,嵊州地区的竹编工艺已臻精细。

唐代(618—907年),嵊州地方的能人已经能编织出简朴、实用的竹箩、竹篮。

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嵊州竹编的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嵊州成立了竹篾厂、竹篾场等制作工场,嵊州生产的竹制品已相当精致,竹编成为民间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并远销杭州、上海、南京等城市,嵊州竹编成为中国国内闻名的民间工艺。

清光绪年间,嵊州出现竹编作坊,以编制挈篮、考篮、香篮、食篮、食篮、鞋篮等细篾竹编器皿为主。

1949年后,竹编艺人合作办场,创立了嵊县(州)篾业产销工场。

1954年,嵊县(州)篾业产销工场升级为嵊县(州)竹器生产合作社。1959年,该生产合作社改名工艺竹编厂,被誉为“中外竹编第一家”。

1977年起,峰县工艺竹编厂产品出口实行免检,产品畅销中国国内市场,远销世界5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世纪80年代初,嵊州常年从事竹编行业的有3万多人,形成了一批专业企业和专业村、专业户。1988年,嵊州竹编已开发和研制了360多种编织图案、6000多个花色品种,创新了漂白、花筋、蓝胎漆、防蛀、脱脂、模拟动物等六项工艺。

直至21世纪,嵊州竹编根据时代需求和人们审美观等变化,进一步改良其美术工艺。

传承保护

2

传承价值

嵊州竹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除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外,还为研究竹编生产历史和江南农村的民俗民情提供了重要的考察线索。

传承状况

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式各样的塑料制品代替了竹编日用品,竹编需求量日益减少,竹编艺人难以为继,嵊州工艺竹编厂已于2002年11月停产,嵊州竹编后继乏人,亟待抢救、扶持。

2022年9月,由于机构改革,该项目保护单位履职尽责情况评估建议为重新推荐保护单位,予以公示。 

传承人物

俞樟根,男,汉族,1932年11月生,浙江嵊州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嵊州竹编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地区为浙江省嵊州市。

保护措施

2008年,卢芹娟和黄士波编著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嵊州竹编》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嵊州市文化馆(嵊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嵊州竹编”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嵊州竹编项目原保护单位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嵊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心(嵊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嵊州市越剧文化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浙江省嵊州市传统...
嵊州竹编,浙江省嵊州市地方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
2024-03-26 23:08:57
非遗 | 浙江省仙居县传统...
灯彩(仙居花灯),浙江省仙居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24-03-26 22:56:31
非遗 | 浙江省东阳市传统...
东阳木雕,浙江省东阳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
2024-03-26 22:08:59
非遗 | 浙江省乐清市传统...
乐清黄杨木雕,浙江省乐清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24-03-26 22:05:53
非遗 | 浙江省宁波市传统...
宁波朱金漆木雕,浙江省宁波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24-03-26 22:02:59
非遗 | 浙江省青田县传统...
青田石雕,浙江省青田县地方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
2024-03-26 20:16:59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音乐非遗文化《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码头时用它来...
锣鼓书 | 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
非遗 | 四川省梓潼县传统音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传统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