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广东省肇庆市传统手工《端砚制作技艺》
阿标
2024-03-27 22:05:35
0

端砚制作技艺,广东省肇庆市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端砚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主要通过采石、选料制璞、设计、雕刻、配盒、打磨、上蜡等流程制作而成。

2006年5月20日,端砚制作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75。

历史渊源

1

端砚扬名于唐,兴旺于宋,精于明清,式微于清末民初,振兴于当代。唐朝初年开始生产的端砚以实用为主,造型古朴,形状以箕形、方形为主,砚足呈三足向多足转变的趋势,以适应当时席地而坐的习惯;发展到唐中叶,砚台上雕以各种图案花纹,开始在实用的基础上加强观赏性,由实用品向实用工艺品转变。

到宋代,端砚的实用价值与欣赏价值并重,端砚开始成为文人墨客之间鉴赏、馈赠、收藏的佳品,并有不少相关专著问世,如欧阳修《砚谱》、米芾《砚史》、叶樾《端溪砚谱》等。

明代时,端砚做工巧借天工,风格端方厚重,纹饰更丰富精细,常见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等具有象征性意义的题材,且形成镌刻砚铭的风气。此时由于端砚石开采多年,逐渐稀少,鉴赏和收藏端砚的风气愈盛。

清初端砚达到空前的繁荣,承袭前代作品气派、风格的同时,受石刻、银铸、木刻(雕)等影响,在砚材、形制、雕刻技艺、花纹品评等方面有不少创新。当时涌现的制砚能手有苏州顾二娘、江南王岫筠以及黄宗炎等,还有一批著名的端砚(含其他砚台)收藏家如纪昀、高风翰、朱彝尊等。嘉庆、道光之后,端砚逐渐失去实用价值而成为单纯的文玩,导致制砚艺人形成以工取胜的观念,在艺术上难有突破;部分名坑因坍塌而停采,石源受到限制;到清末民初时,战乱连年,内忧外患,不少制砚艺人散落各地或转业,端砚走向衰落。

20世纪50年代开始,政府组织散落的制砚艺人归队,曾停采的麻子坑、老坑、坑仔岩等逐渐复开,端砚制作技艺逐渐复苏。

传承保护

t017c9cc6f31e1073c9

传承价值

端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人文价值,广东肇庆市生产的端砚,既保持了传统工艺的传统文化特色和地方特色,同时在造型、构图、题材、立意上又有新的突破,创造了端砚实用之外的新艺术意境,如端州古邵图大端砚,巧妙地将古端州缩龙成寸,又如仙境立体雕刻大端砚,把端砚雕刻成立体的一条鳄鱼、一只鸣蝉、一堆瓜果、一群仙人,并巧妙地将砚池收藏其中,看似雕塑、古董,但又可磨墨挥毫,令人叹为观止。

传承现状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机械生产冲击着手工端砚制作,传统记忆的传承方式导致工匠后继乏人,只有认真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切实保护和延续传统端砚制作技艺。

传承人物

程文,男,汉族,1950年生,2007年6月,程文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肇庆市申报。

保护措施

21世纪初,为积极挖掘和推广端砚文化教育和普及工作,肇庆市端砚协会正式成立。2006年端砚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从业人员增加的同时,肇庆市还开展端砚文化进校园等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并参与其中。

端州区以5亿元人民币建“国字号”端砚基地,为肇庆擦亮“砚都”名片,对肇庆建设端砚村、砚坑、砚洲岛产业集聚园,加速“中国砚都(肇庆)端砚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园”奠定了基础。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肇庆市端砚协会获得“端砚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端砚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肇庆市端砚协会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网络

相关内容

非遗 | 广东省肇庆市传统...
端砚制作技艺,广东省肇庆市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24-03-27 22:05:35
非遗 | 广东省佛山市传统...
石湾陶塑技艺,广东佛山市民间传统制陶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24-03-27 12:39:11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音乐非遗文化《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码头时用它来...
锣鼓书 | 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
非遗 | 四川省梓潼县传统音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传统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