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中国传统舞蹈《南丰傩舞》
阿标
2024-03-23 10:08:59
0

1

南丰傩舞俗称跳傩,是沿袭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驱傩”,历经漫岁月,不断改革、创新,逐渐演变而成的传统民俗舞蹈。南丰跳傩,始于汉初,兴于明清。南丰傩舞因其动作简朴、刚劲,保持较多的原始风格,故被《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西卷》誉之为“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南丰傩舞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丰傩事一般都在春节期间进行,目的除驱疫纳吉外,还具有娱神娱人的功能。既保留了原始的文化元素,又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主要有“跳竹马”“跳傩”“跳和合”“跳狮子”“跳八仙”,形式有单人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内容博大精深,有傩仪、傩舞、傩戏等。

起源

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傩是历史悠久的一种具有宗教性和艺术性的社会文化现象。南丰傩舞有“中国古代民间舞蹈活化石“之称。据记载,汉初,长沙王吴芮传傩于南丰西乡一带。唐开元八年(720年),南丰县治迁今所,其时颁布的《大唐开元礼》,对南丰傩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宋代是南丰傩的发展时期,宋室乐艺伎和流散艺人带来京都的文化艺术,使南丰傩戏趋于成熟;明清两代,南丰傩进一步完善,清后期,受戏曲影响,”乡傩“进一步娱乐化,编演了许多新的傩舞节目。新中国成立前夕,南丰已有傩班上百个,散布于各乡镇。

南丰傩舞,俗称"跳傩",是沿袭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驱傩",历经漫岁月,不断改革、创新,逐渐演变而成的民俗舞蹈。追本溯源,从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就有关于“傩”的记录,殷墟甲骨卜辞中有"寇"字,是在室内以殳(古兵器)击鬼之形。甲骨文中有关"舞"字的记载中有"魃"字,是一人头戴假面具的形象;说明商代以前就有戴面具的驱鬼逐疫的傩祭舞蹈。以后《论语》、《吕氏春秋》、《周礼》都有记载。《后汉书·礼仪志》中有关傩仪的记叙较详细。汉代张衡的《东京赋》中也描写了傩仪傩舞的情形。自汉至唐,傩舞都为驱疫鬼的一种祭祀性舞蹈。宋代后,傩舞增加了娱人成分,并逐渐向戏剧化方向发展。

现状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南丰傩舞得到迅速发展,傩仪也得到保护,为弘扬民族文化,南丰傩舞青春焕发。1985年,南丰傩班多达108个。同年,周家堡傩班世人周禾仂被中国舞蹈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并当选为中国舞协江西分会第二届理事;从1986年以来,县文联和县文化馆联合开展傩舞普查,并于当年完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南丰傩舞资料册》的搜集整理工作,其中《开山》(石邮班)、《雷公》、《和合》、《纸钱》、《傩公傩婆》、《刘海戏蟾》、《小尼姑下山》7个节目编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西》;《开同》、《金刚》、《财神》、《魁星点斗》等16个节目编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抚州地区》;1989年6月桥背乡水南村成产农民傩舞艺术团;同年9月,南丰傩舞《傩风》赴北京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并获奖;1992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江西分会、南丰县文联和南丰县三溪乡政府联合组织的三溪乡石邮村傩舞蹈演出队,为参加"广西傩戏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国内个戏曲、舞蹈研究专家举行专场演出,再次震动"傩坛"。中国傩戏研究会长,著名戏剧理论家曲六乙先生说:"石邮傩的确是我国已知现存最古老的傩品种"。南丰傩舞已誉为"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南丰县亦被誉为"傩舞之乡"。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

相关内容

民间舞蹈特色 | 藏族《锅...
锅庄是藏族的民间舞蹈。在节日或农闲时跳,男女围成圆圈,自右而左,边...
2024-03-23 13:42:38
民间舞蹈特色 | 土族自治...
安昭是一种古老的土族舞蹈。流行于互助。每当欢度佳节、庆祝丰收和举行...
2024-03-23 13:38:17
民间舞蹈特色 | 甘肃卓尼...
巴郎鼓舞,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藏语称“莎姆舞”、“莎目舞”、“沙...
2024-03-23 13:35:21
民间舞蹈特色 | 少数民族...
撒拉族民间舞蹈。撒拉族的民间舞蹈动作灵敏,富于表现力,具有中亚细亚...
2024-03-23 13:31:46
民间舞蹈特色 | 中国地区...
灵星舞,汉代舞蹈。由男童16人表演。动作模拟田间劳动,有除草、耕种...
2024-03-23 13:27:42
民间舞蹈特色 | 中国地区...
钹舞,亦称“花钹舞”、“飞钹”、“对花钹”。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
2024-03-23 13:22:50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非遗 | 河南省信阳市传统音乐... 信阳民歌是起源于河南省信阳市的传统民歌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信阳民歌经...
非遗 | 浙江传统舞蹈《龙舞(... 长兴百叶龙发源并流传于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一带,距现代已有160多年的历史。长兴百叶龙舞蹈表演时,荷花...
非遗 | 广东传统舞蹈《狮舞(... 狮舞(广东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舞蹈,为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申报的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