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浙江省杭州市传统医药《胡庆余堂中药文化》
阿标
2024-03-28 12:36:18
0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是胡庆余堂所保存下来的传统商贸习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主要包括“戒欺”文化。“戒欺”是胡庆余堂的店训,由胡雪岩亲笔写就。一百三十余年来,胡庆余堂始终恪守“戒欺”原则,秉承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和中医药文化,形成了以“戒欺”为内涵特色的经商理念和店规。这种理念具有超越企业层面、倡导社会公德的特征。

2006年5月20日,胡庆余堂中药文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1

“江南药王”胡庆余堂,是“红顶商人”胡雪岩在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创建的药铺,地处杭州清河坊。从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到明、清两代,清河坊一带形成了一条“药铺”长廊。其中如南宋的保和堂、明朝的朱养心膏药店;晚清的“六大家”胡庆余堂、叶种德堂、方回春堂等。胡庆余堂全面继承了南宋官方制定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制药技艺和行业规范。从这一意义上讲,杭州是“古代中医药典”的发迹之地,而胡庆余堂则秉承了这一良好的传统。

传承保护

2

传承价值

胡庆余堂有着丰富独特的中药文化,如创立药铺时提出的“是乃仁术”,在制药上遵循“采办务真,修制务精”,在经营上提倡“真不二价”等,其中最核心的是“戒欺”文化。“戒欺”是胡庆余堂的店训, “戒欺”匾额由胡雪岩亲笔写就,秉承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和中医药文化,成为胡庆余堂饮誉百年的立业之本。

胡庆余堂是保护、继承、发展、传播中国中药文化精萃的重要场所,是构成杭州人文历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胡庆余堂自问世以来,其字号一直延用至今,始终秉承“戒欺”、“真不二价”的经营方针。胡庆余堂中药文化传承了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并保存了一批民间的古方、秘方。建筑群保持基本完整。胡庆余堂店屋不仅是杭州规模最大,也是全国保存最完整而少见的商业性古建筑群。 

传承人物

冯根生,男,汉族,1934年7月生,浙江省宁波市人,现居杭州。2007年6月,冯根生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浙江省杭州市申报。冯根生出身于一个医药世家,其祖父冯云生、父亲冯芝芳均是闻名遐迩的国药老字号胡庆余堂的资深药工,冯根生14岁时进入国药号“江南药王”胡庆余堂做学徒。1972年7月,杭州第二中药厂成立,冯根生被任命为厂长。1992年9月,任中国(杭州)青春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1996年,冯根生在胡庆余堂濒临倒闭、负债近亿元的情况下,力挽狂澜,兼并了胡庆余堂,保住了这一百年老店。

保护措施

胡庆余堂的制药技艺非常独特,保存了一批民间的古方、秘方。企业内身怀绝技、熟练掌握中药手工技艺的老药工有的仍然健在,这都是社会的巨大财富。由于现代技术影响、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以及强势文化的冲击等因素,胡庆余堂的传统受到威胁,有的甚至到了濒危状态。为此,胡庆余堂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制订了一个切实可行的保护计划。

胡庆余堂投入了将近2000万元资金,一些反映和记载胡庆余堂中药文化的书刊及电视也相继出版发行和播出。

2019年11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杭州胡庆余堂国药号有限公司获得“胡庆余堂中药文化”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胡庆余堂中药文化项目保护单位杭州胡庆余堂国药号有限公司评估合格。

组建一套得力的班子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单位,其保护内容侧重点虽有所不同,但其目标是相吻合的,基本的要求也是相一致的。因此,要建立一套有效、精干、权威的保护班子,可由领导和专家共同组成,也可聘老药工等任顾问,以统一对胡庆余堂文化遗产保护的领导和实施。

形成一套有效的保障机制

建立以文化战略上“定向”、发展蓝图上“定位”、工作决策上“定项”、领导班子内“定人”、员工职责上“定责”、资金投入上“定额”为内容的保障机制。

筹建一个“中医药保健中心”

自古中医中药源于一体,从神农尝百草,到华佗、张仲景、李时珍难分孰医孰药。就是在吴山脚下,明末清初曾有3位致力于《伤寒症》的顶级名医——张志聪、张锡驹及他们的老师张遂辰,建屋授学论医,世称“钱塘三张”。因此,单纯一个中药博物馆,还不足以反映中医药文化的全貌和特征。筹建“胡庆余堂中医药保健中心”是保护祖国中药文化的一个重大举措。可将现有的五层制剂大楼,改造成错落有致的园林式屋宇,开辟中医博物馆和传统中药制作保护区,恢复大井巷古街,新建百草园、养鹿场、百鸟苑、中医药保健院,集中医药文化展示和保健旅游为一体。

构建一个传承有序的体系

为保护和传承中药制作技能,一是成立以胡庆余堂健在老药工为核心的导师小组,选拔和锁定带徒目标,针对性地一对一, 或一对N,由双方签约后举行拜师带徒仪式,增强责任感,树立荣誉感。二是组织专家和老药工对胡庆余堂的“濒危处方”进行保护性的收集整理,出版发行。三是建立传统中药制作场所,为传统制药工具、传统储藏器皿、传统工艺流程展示提供一个平台。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

相关内容

非遗 | 浙江省杭州市传统...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是胡庆余堂所保存下来的传统商贸习俗,国家级非物质文...
2024-03-28 12:36:18
中国传统医药非遗《胡庆余堂...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主要包括“戒欺”文化。“戒欺”是胡庆余堂的店训,由...
2024-03-20 16:57:56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非遗 | 河南省信阳市传统音乐... 信阳民歌是起源于河南省信阳市的传统民歌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信阳民歌经...
非遗 | 浙江传统舞蹈《龙舞(... 长兴百叶龙发源并流传于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一带,距现代已有160多年的历史。长兴百叶龙舞蹈表演时,荷花...
非遗 | 广东传统舞蹈《狮舞(... 狮舞(广东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舞蹈,为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申报的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