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北京市宣武区传统节日民俗《厂甸庙会》
阿标
2024-03-28 21:35:15
0

厂甸庙会,流行于北京市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信仰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厂甸庙会于每年正月初一至初五举行,规模盛大,京味浓厚,闻名遐迩。解放后厂甸的庙会仍一直举行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依然红火热闹。从1964年开始,由于有碍交通,厂甸灯市停办,偃旗息鼓37年。2001年,北京市政府宣布恢复厂甸庙会。

2006年5月20日,厂甸庙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X-42)。

历史渊源

1

庙会或称庙市,始称“社祭”,源于传统民间宗教活动。旧时,有庙宇就有佛事,有佛事就香客云集,就招徕了做生意的商贩,于是就形成了庙会。在旧京城的众多庙会中,惟有厂甸的庙会,不以庙为名,每年只在春节才有一次,却是规模盛大并且脍炙人口。

厂甸庙会历时四百多年,历经由祭祀而庙市,转而书市渐成文商并举的春节逛厂甸民俗活动的演变过程,被誉为“雅俗相济、商娱相融”。历史上的厂甸庙会,北起和平门,南抵梁家园,西到南北柳巷,东至延寿寺街,以新华街、海王村、火神庙、吕祖祠为核心地带,又以“厂东门”即琉璃厂东街为主。由于厂甸庙会十分靠近市中心,是京城各阶层男女老幼旧历新年争相光顾的场所。

嘉靖年间,为皇宫的安全等考虑,将在内城的灯市移到正阳门外等处。清初上元节灯市,是将“灯”与“市”分布在不同地方。“悬灯胜处,则正阳门之东月城下打磨厂、西河沿、廊房巷、大栅栏为最”,而“厂甸即市之一,时在雍正乾隆以后。其中以书画古董南纸为占多数”。因此,厂甸的灯市,又被称为“文市”。厂甸左近,原也有几处庙宇,如火神庙,每年正月初三至十六日,庙会兴旺。附近还有真武庙、延寿寺等庙宇也在这段时间开庙。庙会加灯市,就使琉璃厂的春节集市兴旺起来。随着发展,厂甸“庙会”的味道越来越淡,官方主办的灯市取代了庙会。“逛厂甸(灯市)”成了北京人岁首一种特殊的文化娱乐活动。

厂甸灯市在清代繁荣起来,“每于新正元旦至十六日,百货云集,灯屏琉璃,万盏棚悬,玉轴牙签,千门联络,图书充陈,宝玩填街。”这是清乾隆年间《帝京岁时纪胜》对厂甸灯市的记载。

民国时期,厂甸灯市进一步发展,民国六年(1917年),在琉璃厂修筑海王村公园。从此海王村公园成为厂甸灯市的集市中心,厂甸灯市也有了固定的范围,即北起和平门、南抵梁家园,西到南、北柳巷,东至延寿寺街,以新华街、海王村、火神庙、吕祖祠为中心地带。民国七年(1918年),北洋政府正式认定厂甸的会期从每年的正月初一开市至正月十五结市,由此也说明厂甸是官设的灯市,而非庙会。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的厂甸灯市,游人达20万之多,占当时京城人口的1/5。最后一届也是规模盛大的一次厂甸灯市于1963年举办。从1964年开始,由于有碍交通,厂甸灯市停办。

2001年,北京市政府以再现古都神韵、演绎宣南文化、重温百姓乐事为主题,决定在原址恢复厂甸庙会。所以未用“灯市”一称,或因“庙会”一词已成为节日民俗活动的指称之故。

传承保护

2

传承价值

厂甸庙会以其悠久的历史、宏大的规模、开放性的形式,尤其是鲜明的京味文化特色在北京独树一帜,已成为展示京味民间文化和宣南文化的窗口和平台,它是各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精品荟萃的舞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社会意义。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北京市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厂甸庙会”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厂甸庙会项目保护单位北京市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北京市宣武区传统...
厂甸庙会,流行于北京市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信仰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
2024-03-28 21:35:15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音乐非遗文化《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码头时用它来...
锣鼓书 | 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
非遗 | 四川省梓潼县传统音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传统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