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山东省青岛市民间文学《崂山民间故事》
阿标
2024-03-30 14:36:00
0

崂山民间故事,流行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的民间文学,是崂山人民千百年来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崂山民间故事最早发生于远古年代,明清时代,受崂山民间传说的启发,蒲松龄创作出了短篇小说《香玉》和《崂山道士》。崂山民间故事情节曲折、感人,语言朴素、诙谐,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如《石老人的传说》《枣核儿》《崂山的传说》等。

2006年10月,崂山民间故事入选首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12月入选首批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入选首批崂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6月7日,崂山民间故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是Ⅰ-55。

历史渊源

2

崂山民间故事,俗称“拉呱”,是崂山人民千百年来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在解放前几乎没有文字记载。崂山民间故事门类广、数量多、内容丰富,从现已搜集到的崂山民间故事内容推断,崂山民间故事最早发生于远古年代。据《山东省志·蒲松龄传》记载,康熙十一年(1672年)四月,32岁的蒲松龄随本邑缙绅高珩、唐梦赉游崂山,受当时崂山民间传说故事的启发,以崂山耐冬、牡丹和崂山道士为题材写成了短篇小说《香玉》和《崂山道士》,这也是最早记载崂山民间故事的文字。

文化特征

1

故事类别

崂山民间故事包括传奇故事、生活故事、爱情故事等,崂山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爱情故事,这与崂山人的性格和生长环境息息相关。崂山人注重情感与家庭生活,对美好而纯真的爱情格外向往。在崂山美丽的山海间,青年男女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衍生了许多美好圆满的爱情故事。

崂山地区的爱情故事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围绕着崂山人和崂山的万物仙灵。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仙与仙之间的爱恋。

主要有《鳝鱼女和团鱼郎》《梅花仙》《双花仙》等。以《梅花仙》为例:故事讲述了崂山十位梅花仙中的梅娘和鲤:鱼精李郎结缘相识的故事。他们相识于洞庭,成婚后回到崂山与家人团聚,育有一子。后来他们的孩子以梅花为书,考取了功名,御赐他的母亲、姨娘为“十梅仙”。

2.人与仙之间的爱恋。

主要有《人参姑娘》《鲤鱼精》《参姑和巴哥》《莲花媳妇》等。在《人参姑娘》中,苦娃受尽主人家的欺凌,却遇到了善良的人参精山妹,两人情投意合,但是财主贾仁想要吃掉山妹。最终贾仁丧了命,苦娃和山妹成了亲,在山上到处撒下人参种子,过着安乐的日子。

3.人与人之间的爱恋。

主要有《牛媳妇》《鬼媳妇》等。在《牛媳妇》里,梨花家把十八岁的梨花许给了六十八岁的老女婿,梨花的心上人王祥巧施妙计,让老女婿娶了一头牛回家,自己终是抱美人归。

艺术特色

崂山地区的民间爱情故事多是从生活中得到灵感,在日常生活的冲突与感悟中构建而成,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1.个体形象的鲜明性与类型化。

在崂山地区众多的爱情故事中,善恶两种角色的区分度十分明显,出现了“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两种类型化人物,体现了“二元对立”的美学原则:

正面人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勤劳的穷青年穷青年饱受欺压,但仍顽强生存,勤勤恳恳;一类是善良的仙子,仙子同情穷青年,或是现身相助,或是以身相许。代表人物主要有巴哥、参姑(《参姑与巴哥》)、小智、牡丹(《牡丹仙子》)。

反面人物主要是凶恶的地主类人物。 地主嫉妒穷青年的奇妙际遇,用恶势力抢夺仙子或仙子的法宝(关系着仙子的性命)。反面人物的判定还体现在名称上,如《人参姑娘》中的反面人物“贾仁”就是一个假仁假义,用心险恶之徒。(《仙胎鱼的故事》)中的“吴阎王”就是一个扼杀别人幸福,到处带来灾难的大奸大恶之徒。

在这种鲜明的人物的对立中,人物的性格显得格外集中。但是,这种鲜明性和类型化并不是一种单一的重复,在这种类型化中,个体形象又是鲜明的。比如巴哥、小智、柴郎虽然都是类型化的正面人物,有共同的生活背景与性格:贫苦,善良,勤劳不息;但是却同中有异,他们的身份各不相同,有书生、长工、家奴,性格有的刚烈、有的执着,使读者不会把他们相混淆。

2.传统爱情母题的影响。

在民间爱情故事中,经常看到传统的爱情母题对于崂山民间爱情故事的影响。比如“人化物”这一主题,在民间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两人化蝶的结局历来受到人们的追捧,这样的情节同样在崂山的民间故事中得到了沿用。许多崂山的民间爱情故事都借用这一情节来丰富自己的内容。比如《参姑与巴哥》中两人变成了鸟,《仙胎鱼的故事》中柴郎和花姑先是变成了并蒂莲,然后又变成了仙胎鱼等等,《双花仙》中杨生和牡丹最后都变成了花仙。这是一种对传统母题的继承,同时又加入了当地独特的风物特色,充满了创造力和浓郁的崂山气息。

3.崂山精神的渗透。

通过崂山地区的爱情民间故事,崂山人民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永不言弃的精神,同时也透出崂山劳动人民的坚韧与勇敢。崂山人民塑造了一系列的正面人物,这些人虽然陷于困境,但是绝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爱。在《鲤鱼精》的故事中,秋波的父亲知道自己的女儿和鲤鱼精私定了终身,派人把湾水煮沸,将鲤鱼分食各家。秋波得知自己的心上人被邻里分食,收骨重造了心上人的肉身,夜夜泪泣,最终鲤鱼精复活,两人相守。事实上,现实总是残酷的。崂山人也并不是一味乐观,给自已构建一个“ 乌托邦世界”。在崂山的民间故事中,对现实的残酷也多有体现,但崂山人并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人民群众不愿意看到世间出现如此惨烈的悲剧,希望美好的事物永远圆满,因此他们按照生活的原貌描绘出这些人间悲剧之外总是加上一些光明的尾巴,以寄托自己的理想”。崂山人给每一个悲剧的故事都加上一个“光明的尾巴”,比如在《仙胎鱼的故事》中柴郎和花姑被吴阎王逼得走投无路,最终双双跳下了山崖,但是崂山人不希望有情人就这样在世上消亡,于是让他们化身成了一对对永不分离的仙胎鱼。崂山人将自己那种乐观向上,对生活的爱和希望都深深地嵌入了自己的民间故事中。

表现形式

“崂山民间故事”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

相关内容

非遗 | 山东省青岛市民间...
崂山民间故事,流行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的民间文学,是崂山人民千百年...
2024-03-30 14:36:00
非遗 | 山东省各地方民间...
秃尾巴老李的民间传说故事在山东广为流传,与现在流传故事相似的文字记...
2024-03-30 13:59:06
非遗 | 山东省蓬莱市民间...
八仙传说,山东地方民间传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
2024-03-30 13:54:51
非遗 | 山东省曲阜市、滕...
鲁班传说,流传于山东山东省曲阜地区的民间传说。2008年6月7日,...
2024-03-30 13:50:57
非遗 | 山东省巨野县、嘉...
麒麟传说,主要流传在山东省巨野县及其周边地区的传统民间传说。200...
2024-03-30 13:47:35
非遗 | 山东省定陶县民间...
陶朱公传说是源于山东定陶的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
2024-03-30 13:47:25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音乐非遗文化《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码头时用它来...
锣鼓书 | 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
非遗 | 四川省梓潼县传统音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传统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