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非遗《湖北评书》
阿标
2024-03-12 19:12:22
0

1

湖北评书用湖北方言讲故事,是湖北地区兴起的一种曲艺形式。

湖北评书由一人表演,只说不唱,以一块木头为道具,情节每到关键时刻,猛击一下醒木,听众为之一振。代表曲目有《王莽忠孝图》《八门斗智》《芒种喂马》《挂牌成亲》等。

湖北评书主要流传于武汉、沙市、荆州、宜昌、孝感等地。2008年6月7日,湖北评书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58。

2

明崇祯八年(1635年)汉阳府通判袁焻为了解决汉口连年遭受湖水患问题,从汉口的硚口至马王庙(今民权路黄玻街口附近)修筑一道长堤(又名袁公堤,即今长堤街)。堤成以后,居民激增,市面日趋繁荣,此时便出现了民间艺人挂牌行艺,为市民说书,由此可算开端发源云云。

3

清代道光末年(1848年),山东籍说唱艺人丁海洲(丁铁板)由河南来汉,用北方语音讲唱中长篇书传,敲击半月形钢镰和堂鼓伴奏,群众称之为“打鼓京腔”。丁海洲因为营业尚好,收入稳定,遂定居汉口,并授徒杨云山(杨麻子)、何星陔(何老九)。以后,湖北房县籍艺人龚柏庭(鬼打向)也从河南来汉口行艺,他带来了长篇书目《天宝图》《五女兴唐》《八窍珠》等。龚柏庭与丁海洲在业务上有所竞争。龚利用自己原是湖北籍的条件,慢慢改口用汉口语音表演,倍受欢迎。于是丁海洲的徒弟杨云山、何星陔因原本是汉口人,也用汉口语音表演,不受老师语音局限。这样一来,“打鼓京腔”逐渐“鄂化”,形成了以后的北路子鼓书。

到了同治年间(1862年—1874年),汉口出现了著名说书艺人任春山、顾轩南。他们以“说”见长,逐渐向只“说”不“唱”的评书方向发展。顾轩南授徒刘维舟(老猴子),任春山授徒夏秀峰。他们的艺术成就较高。从丁海洲、龚柏庭到杨云山、顾轩南、任春山再到刘维舟、夏秀峰师徒三代为汉口的湖北评书的发展与流派的形成奠定了扎实基础。

相关内容

非遗 | 福建省宁德市传统...
宁德霍童线狮是一种传统民俗文化,通过丝线控制狮子的动作和表情的一种...
2024-03-26 13:39:15
中国表演艺术《沙河藤牌阵》
藤牌阵是中国古代战场实战技击项目,仅存于河北省沙河市十里铺村,当地...
2024-03-15 23:22:01
中国表演艺术《宁德霍童线狮...
宁德霍童线狮是一种传统民俗文化,通过丝线控制狮子的动作和表情的一种...
2024-03-15 22:42:39
中国表演艺术《维吾尔族达瓦...
维吾尔族达瓦孜,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杂技表演项目,达瓦孜在维吾...
2024-03-15 22:39:20
中国表演艺术《抖空竹》
抖空竹,流行于北京市的传统体育,空竹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明代《帝京...
2024-03-15 22:36:26
中国表演艺术《天桥中幡》
天桥中幡,北京市地方传统民俗杂技,中幡是装饰华丽的既具有仪仗特色又...
2024-03-15 22:33:08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音乐非遗文化《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码头时用它来...
锣鼓书 | 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
非遗 | 四川省梓潼县传统音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传统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