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笔制作技艺,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湖笔制作技艺由纯手工制作,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从原料进口到出厂,一般需要经过择料、水盆、结头、装套、蒲墩、镶嵌、择笔、刻字等十二道大工序,从中又可细分为一百二十多道小工序制成,制作工匠秉承"精、纯、美"的准则,生产出"尖、齐、圆、健"四德齐备的成品湖笔。
2006年5月20日,湖笔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72。
历史溯源
湖笔的发源地在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位于湖州市区东南35公里。善琏制笔业约始自晋代。据清代同治《湖州府志》载:“(善琏)一名善练,居民制笔最精,盖自智永僧(隋朝人,名王法极,王羲之七世孙)结庵连溪往来永欣寺,笔工即萃于此。”经过唐宋两代的发展,湖笔技艺有了很大的进步。
中国的毛笔,起源甚早,而“湖笔”之闻名于世,当在六、七百年以前的元朝。元以前,全国以宣笔为最有名气。苏东坡、柳公权都喜欢用宣州笔;元以后,宣笔逐渐为湖笔所取代,奠定了毛笔之冠的地位,湖笔与徽墨、端砚、宣纸一起被称为“文房四宝”。据《湖州府志》记载:“元时冯庆科、陆文宝制笔,其乡习而精之,故湖笔名于世。”“湖州冯笔妙无伦,还有能工沈日新。倘遇玉堂挥翰手,不嫌索价如珍珠。”人们愿以千金重价求买湖笔,足见其声誉卓著。
湖笔的成名,与元朝书画家赵孟頫有关,他对当地的湖笔制作技艺,十分关心和重视,据《湖州府志》记载:他曾要人替他制笔,即使一支不如意,即令拆裂重制,要求非常严格,这种严格的质量要求,一直流传下来。
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对包括湖笔业在内的手工业采取了“保护、发展和提高”的方针,湖笔业老枝发新芽,再次勃发出生机和活力。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上一篇:中国传统非遗文化《衡水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