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曲艺艺术《布依族八音坐唱》
阿标
2024-03-15 15:15:11
0

布依族八音坐唱又叫“布依八音”,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形式,原型属于宫廷雅乐,以吹打为主。元明以后,由于布依族民族审美意识的作用,逐渐发展为以丝竹乐器为主伴奏表演的曲艺形式。流传于南北盘江的贵州兴义、安龙、册亨、望谟等布依族聚居区一带。

布依族八音坐唱曲目、唱词和语言都体现了布依族的文化特色。演出的时候按照生、旦、净、丑的戏曲角色来分角演出,演唱时,男艺人多采用高八度,女子则在原调上进行演唱,可单独演奏,也可边奏边唱。代表曲目有《布依婚俗》《贺喜堂》《胡喜与南祥》等。

艺术特点

2

表演特征

布依族八音坐唱以第一人称的“跳入”唱叙故事,以第三人称的“跳出”解说故事,也有加入勒朗、勒尤、木叶等布依族乐器进行伴奏的情形。演出的时候按照生、旦、净、丑的戏曲角色来分角演出,演出队伍多在八至十四人之间。演唱时,男艺人多采用高八度,女子则在原调上进行演唱,这样不仅可以产生强烈的音高和音色对比,还能增加演唱的情趣。

唱腔曲调

布依族八音坐唱的唱腔曲调主要为【正调】,其他曲调统称为“闲调”。演唱时唱腔用布依语,道白用汉语,有小嗓和平嗓之分,由乐队人员分担角色。曲牌有正调、正音、走音、自路板、长调、倒长调、反簧调、倒茶调、吃酒调等三十多个,可单独演奏,也可边奏边唱。

伴奏乐器

布依族八音坐唱通常是牛骨胡(牛角胡)、葫芦琴(葫芦胡)、月琴、刺鼓(竹鼓)、箫筒、钗、包包锣、小马锣等八种乐器同奏再伴之以演唱,之后又加入唢呐、木叶、勒优,使得表演更具感染力。

经典剧目

3

布依族八音坐唱的内容主要取材于布依民间口头文学,民间音乐和说唱艺术,民族特色浓郁。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目有《布依婚俗》《贺喜堂》《胡喜与南祥》《迎客调》《唱王玉莲传》《敬酒歌》《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四十余个。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

相关内容

音乐非遗文化《蒙古族四胡音...
蒙古族四胡音乐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蒙古族四胡最具蒙古族特色的...
2024-03-17 11:18:37
中国曲艺艺术《布依族八音坐...
布依族八音坐唱又叫“布依八音”,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
2024-03-15 15:15:11
中国曲艺艺术《小热昏》
小热昏以说、唱结合,形式自由、简洁,常以单档或双档表演,表演者自操...
2024-03-15 14:21:14
中国曲艺艺术《兰州鼓子》
兰州鼓子,又名兰州鼓子词、兰州曲子,简称鼓子,是流行于兰州地区的一...
2024-03-15 11:49:06
中国曲艺艺术《锣鼓书》
锣鼓书旧称“太保书”,是在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艺之一,具有浓厚的乡土...
2024-03-15 11:39:43
中国曲艺艺术《胶东大鼓》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
2024-03-15 10:26:54

热门资讯

中国曲艺艺术《河南坠子》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传统曲艺形式。约有一百多年...
中国手工艺术《萍乡湘东傩面具》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傩面具雕刻源于清代,由湖南太丈传入,已祖传三代,其继承的是宋代傩面雕刻技艺。萍乡湘东...
中国手工艺术《傣族慢轮制陶技艺... 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云南原始的传统手工技艺,傣族自古喜爱用陶,制陶在傣语中称为“板磨”,俗称“土锅”。...
艺术 | 傣族打击乐器《象脚鼓... 象脚鼓还受到景颇、佤、傈僳、拉祜、布朗、阿昌和德昂等族人民以及克木人的喜爱,是各族歌舞中不可缺少的乐...
艺术 | 民族乐器《铃鼓》 铃鼓是维吾尔、朝鲜、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打击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吉林延边等地,鼓框木制,...
中国手工艺术《阿昌族户撒刀锻制... 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乡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过程须经下料、制坯、打...
重庆传统舞蹈艺术《铜梁龙舞》 铜梁龙舞是流传于重庆市铜梁区境内的一种以龙为主要道具的舞蹈艺术形式。它兴起于明,鼎盛于清。铜梁龙舞包...
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维吾尔族桑皮... 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新疆地方传统手工技艺,维吾尔族桑皮纸以桑树枝内皮为原料,桑枝内皮有粘性,纤维...
中国手工艺术《武夷岩茶(大红袍...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福建省武夷山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武夷岩茶(大红袍)独有的“岩骨花香”是由...
中国手工艺术《蒙古族勒勒车制作... 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勒勒车是蒙古族地区的牛车,又名辘轳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