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浙江省杭州市传统曲艺《小热昏》
阿标
2024-03-25 23:25:25
0

小热昏,又名“小锣书”,俗称“卖梨膏糖的”,是广泛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谐谑曲艺形式。

小热昏以说、唱结合,形式自由、简洁,常以单档或双档表演,表演者自操小锣、板等乐器伴奏。说唱内容以时事新闻和故事笑话为主,唱词通俗、诙谐,不时加以插科打诨,表演风趣、幽默,深受民众喜爱。代表曲目有《水果笑话》《清和桥》《火烧豆腐店》等。

2006年5月20日,浙江省杭州市申报的“小热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38。2011年5月23日,江苏省常州市申报的“小热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38。

历史渊源

2

小热昏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是伴随着梨膏糖产业的兴起而产生的。梨膏糖产业经历了元、明、清三朝的数百年时间而不衰,清光绪初年,有人为了维持生计开始走街串巷叫卖梨膏糖,之后出现了在街口、码头、集市、村头、庙会、节日等人口密集地摆摊售卖梨膏糖的小贩。为了吸引路人的关注,聚集人气,卖糖人开始以己之长表演些小节目供人观赏,开始是讲笑话、说故事和新闻,之后不断改进、完善,加入当地的民歌、小调和戏曲音乐,说、唱结合进行表演,表演一段后趁机卖些糖块,然后再表演、再卖糖,直到卖完梨膏糖为止。后来,这种以说唱来卖梨膏糖的方式被广泛采用,其表演形式经过不断加工、提炼,演变为成熟的曲艺艺术。

小热昏始于清末民初,“热昏”在吴方言中的意思是“因高烧发热、头脑发昏而胡言乱语”,有贬义。最初,“小热昏”艺人说唱的内容大多揭露社会时弊,嘲讽当局的阴暗面,有时也有表演者随意杜撰的内容和情节,以增加趣味性。为了逃避当局的问责和迫害,卖糖人便称自己是“热昏”了,别把说唱的内容当真。杭州卖糖艺人杜宝林自取艺名“小热昏”,由于杜宝林说唱技艺出众,表演逼真、生动,在杭州、上海两地演艺界有着极高声望,弟子遍及江浙沪地区。于是,各地的卖糖人均称自己表演的是“小热昏”,久而久之,“小热昏”便成了这种艺术形式的称谓,并一直沿用至今。

20世纪初至20年代期间,小热昏先后传入上海、苏南和浙北广大地区,经与各地民间艺术的融合和艺人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形成了苏派、浙派和海派“小热昏”支系。由于所处的人文环境存在差异,各派“小热昏”出现了不同的嬗变轨迹。苏派“小热昏”保持了“小热昏”的传统与古朴,浙派“小热昏”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与时代同步,海派“小热昏”被姊妹艺术借鉴和吸收,逐步演化成独角戏、滑稽戏和清口艺术。

传承保护

1

传承现状

截至2006年,小热昏已有六代传人,虽然还活跃在舞台上,但大都年事已高,急需培养接班人,演出市场萎缩,而且大量传统曲目也需要记录和整理,抢救、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代表人物

安忠文,男,汉族,1925年2月生,浙江杭州人。杭州滑稽艺术剧院退休演员。10岁拜梁卓洲为师学习杭曲,17岁跟随俞笑飞学唱小热昏。其嗓音洪亮,表演惟妙惟肖,引人入胜。1958年获杭州市第一届曲艺汇演创作奖、演出奖;同年,省曲艺会演获优秀演员奖、创作奖。1990年,《水果招亲》获全国汇演演出三等奖、创作三等奖。代表作品有:《淞沪游击队》《比媳妇》等。2017年8月10日,安忠文入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小热昏代表性传承人。 

周志华,男,汉族,1945年12月生,浙江杭州人。杭州滑稽艺术剧院一级演员。1961年,参加杭州曲艺团说唱队专业表演说唱、小热昏、独脚戏;1963年师承陈锦林,专工杭州小热昏说唱;1978年师承杭州评话家陈俊芳从事杭州评话表演。曾创作表演的作品《便宜货》获1986年浙江省曲艺比赛创作表演一等奖、杭州文艺奖,《没有拆迁的拆迁户》获浙江省曲艺新作展演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及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2017年8月10日,周志华入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小热昏代表性传承人。

徐长根,男,汉族,2018年5月16日,徐长根入选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小热昏代表性传承人。

叶莉莉,女,汉族,2018年5月16日,叶莉莉入选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小热昏代表性传承人。

入选非遗

2006年5月20日,浙江省杭州市申报的“小热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38。

保护措施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保护单位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演艺有限公司、江苏常州市曲艺团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浙江省杭州市传统...
小热昏,又名“小锣书”,俗称“卖梨膏糖的”,是广泛流行于江浙沪一带...
2024-03-25 23:25:25
非遗 | 浙江省绍兴县传统...
绍兴莲花落主要流行于绍兴、宁波、杭州等地区。2006年5月20日,...
2024-03-25 22:18:56
非遗 | 浙江省兰溪市传统...
兰溪摊簧形成并流行于浙江省中西部兰溪地区及金华和衢州等地,属南词摊...
2024-03-25 17:08:56
非遗 | 浙江省绍兴市传统...
绍兴平湖调又称“越郡南词”,简称“绍兴平调”,是流行于浙江绍兴及其...
2024-03-25 17:06:44
非遗 | 浙江省瑞安市传统...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
2024-03-25 16:54:22
中国曲艺艺术《小热昏》
小热昏以说、唱结合,形式自由、简洁,常以单档或双档表演,表演者自操...
2024-03-15 14:21:14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音乐非遗文化《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码头时用它来...
锣鼓书 | 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
非遗 | 四川省梓潼县传统音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传统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