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艺术《弋阳腔》
阿标
2024-03-15 15:46:50
0

1

弋阳腔,是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地方传统戏剧。弋阳腔源于南戏,是宋元南戏流传至江西弋阳后,与当地方言、民间音乐结合,并吸收北曲演变而成。

弋阳腔的唱腔音乐,属南北声腔曲牌体。据传明代时有400余首,今存218首。弋阳腔从南戏和明传奇中移植了大量剧目,进行新的改造。弋阳腔剧本多以忠孝节义的故事为主,其剧目分为连台大戏、传奇戏、花杂戏。

南宋中期,南戏经信江传入江西,在弋阳地区结合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于元末明初孕育出一种新的地方声腔弋阳腔。弋阳腔的唱腔结构最初采用曲牌联套体,形成极富特点的“徒歌、帮腔”演唱方式。明代中叶又发展出打破曲牌联套体制的滚调,并繁衍出多种变体。

文化特征

2

角色行当

弋阳腔的角色分为小生、正生、老生、二花、三花、小旦、正旦、老旦等行。

唱腔

弋阳腔的唱腔结构最初采用曲牌联套体,演出时仅辅以锣鼓而不用管弦伴奏,演员一人演唱,数人接腔,形成极富特点的“徒歌、帮腔”演唱方式,明代中叶又发展出打破曲牌联套体制的滚调,进一步增强了声腔音乐的戏剧性和表现力。

表演特色

弋阳腔独特的发展形式,形成了弋阳腔的兼容性,明清时期的弋阳唱腔,既包含宋元戏曲的特征,还包含昆曲、明词等特征。其特征就是徒歌与帮腔的演唱方式、以及体现人民生活的内容形式。 [5]

在明代,弋阳腔往往是改编昆山腔的现成剧本而成,唱词通俗,顺口而歌,便于群众接受,其歌唱方式是一人独唱,众人帮腔,只有喧闹的锣鼓等打击乐伴奏。

代表剧目

3

弋阳腔剧目分连台大戏和传奇本两大类,前者包括《三国传》《水浒传》《岳飞传》《目连传》《封神传》等,后者包括《青梅会》《古城会》《定天山》《金貂记》《珍珠记》《卖水记》等。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


相关内容

非遗 | 贵州省安顺传统戏...
安顺地戏流行于安顺、平坝、惠水等市县的戏曲剧种。据传,地戏源自明清...
2024-03-25 15:52:53
非遗 | 河北省安徽省地区...
傩戏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
2024-03-25 15:48:32
非遗 | 山西省河南省传统...
其起源有多种说法,据唐代贞元二年的临猗县龙岩寺石碑记载,有龙岩寺即...
2024-03-25 15:43:48
非遗 | 安徽河南湖南地区...
目连戏将佛教与儒家所主张的孝道结合起来,成为中国古代戏曲中以佛经故...
2024-03-25 15:39:43
非遗 | 云南省地区传统戏...
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
2024-03-25 15:36:45
非遗 | 贵州省地区传统戏...
彝族撮泰吉(彝文译音,意为“变人戏”,又名“撮衬姐”、“撮寸几”、...
2024-03-25 15:33:44

热门资讯

中国曲艺艺术《河南坠子》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传统曲艺形式。约有一百多年...
中国手工艺术《萍乡湘东傩面具》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傩面具雕刻源于清代,由湖南太丈传入,已祖传三代,其继承的是宋代傩面雕刻技艺。萍乡湘东...
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维吾尔族桑皮... 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新疆地方传统手工技艺,维吾尔族桑皮纸以桑树枝内皮为原料,桑枝内皮有粘性,纤维...
中国手工艺术《傣族慢轮制陶技艺... 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云南原始的传统手工技艺,傣族自古喜爱用陶,制陶在傣语中称为“板磨”,俗称“土锅”。...
艺术 | 傣族打击乐器《象脚鼓... 象脚鼓还受到景颇、佤、傈僳、拉祜、布朗、阿昌和德昂等族人民以及克木人的喜爱,是各族歌舞中不可缺少的乐...
中国手工艺术《阿昌族户撒刀锻制... 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乡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过程须经下料、制坯、打...
艺术 | 民族乐器《铃鼓》 铃鼓是维吾尔、朝鲜、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打击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吉林延边等地,鼓框木制,...
重庆传统舞蹈艺术《铜梁龙舞》 铜梁龙舞是流传于重庆市铜梁区境内的一种以龙为主要道具的舞蹈艺术形式。它兴起于明,鼎盛于清。铜梁龙舞包...
中国手工艺术《武夷岩茶(大红袍...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福建省武夷山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武夷岩茶(大红袍)独有的“岩骨花香”是由...
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 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山西省清徐县地方传统技艺,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工序繁杂,经配料、蒸料、固态醋酸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