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艺术《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阿标
2024-03-16 15:50:41
0

3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地方传统建筑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始于魏唐的干栏式建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木建筑有民居(木楼)、鼓楼、风雨桥、寨门、井亭、凉亭等,种类繁多,以风雨桥、鼓楼为代表,至今仍然保持了古代干栏式建筑的一些基本特征。

工艺特征

1

种类造型

侗族木构建筑种类繁多,主要有民居(木楼)、鼓楼、风雨桥、寨门、井亭、凉亭等。侗族木构建筑依山傍水,式样美观,技艺精巧,体现了侗族工匠们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和精神寄托。

在侗族木构建筑中,无论是结构复杂的鼓楼、风雨桥,还是结构较为简易的凉亭、吊脚楼,其造型都独具特色。鼓楼在民居中凌空而起,威严挺拔;风雨桥飞檐翘首,卧江舒展;民居星点棋布,错落有致。

侗族工匠在木构建筑造型设计中遵循均衡、对称、和谐的规律,并且注意运用直线、斜线、曲线、折线进行多重的组合构图,构成了比例协调、均衡对称、规整完美的建筑造型艺术,充溢着朴实自然、稳定规范的形式美感。

营造方式

在侗族木构建筑中,建筑师不用绘制图纸和制作模型,整体构思全在脑海中,仅凭手上把自制小角尺,用一条楠竹制的丈尺和一支竹片洁墨笔,通过手锯、凿子、斧头、木创及长头控镐等工具,成百上千、长短不一、大小不等的梁、柱、枋、板、眼等,在“木马”上制作而成。对于建筑中各种构件名称,墨师们都烂熟于心。为使在竖楼时不至混乱,他们使用了代代祖传的“墨师文”作为符号画上标记。

图案装饰

通过艺术手段,侗族工匠在木构建筑的各个部分,如屋脊、挑手、檐部、柱头、榫头、栏杆、门窗等,采用凿刻、雕塑、绘画、叠砌等多种手法,构成不同的花纹图案。这些图案构图严谨,组合规整,均衡对称,造型生动,加上刀法娴熟,工艺细腻,线条流畅,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多重功能

侗族木构建筑具有明显的实用功能:吊脚楼经济适用、通风良好,光线充足,冬暖夏凉;鼓楼为寨民讲款议事、娱乐休闲的中心;风雨桥不仅方便群众过河,还能遮风挡雨。同时,侗族木建筑还具有鲜明的审美功能,它的设计、结构、制作都体现出侗族的民族信仰、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 

工艺流程

2

木作工具

侗族人民无论是劳作还是建房,所使用的工具基本上都是传统的木作工具,这些木作工具种类繁多,最主要的有锯、斧、刨、钻、墨斗、曲尺等。侗族木工在建造村落时从来不需要图纸,仅凭一把尺、一个斗就能准确地进行定位测量,几个匠人交流一番之后就有了建造方案,村民一起动手,自制的锯、斧、刨、钻等粉墨登场,一块块木料变得方正浑圆,一个个木条变得大小均匀,一件件木架变得结实牢固。闲暇之余,侗族木匠还将自制的墨斗雕成桃形、鱼形、龙形等造型各异的图案既为自娱,也为展示木工手艺。

制作流程

侗族的匠师们,以前从不用图纸,只是按设计要求,如鼓楼的底面形状和尺寸(一般皆为正方形)、层檐数(皆为单数)、角数(鼓楼上层角数有时和下层不同,如多为六角或八角,当然也有四角)以及柱高等要求来制作小样。 

将竹子劈开,用刨将其毛边稍加刨光,不至于刺手。横杆上用侗族所特有的符号标明柱、梁等排架的位置。纵杆上标注着柱、枋等的位置。

根据小样开列出各种构件所需材料的种类、数量、规格方面的料单。料单要列出具体的项目,比如主柱几根、檐柱几根、规格大小等等,每个构件都必须包含进去。之后应对材料进行检验,看有无腐朽、虫蛀、节疤、劈裂等进行详细检查,这是保证建筑物质量的第一道关口。

最后对材料进行初步加工(这是指画线前的加工),将荒料加工成规格材,比如枋材宽厚去荒,刮刨成规格枋材,圆材径寸去荒,砍刨成规格的柱、檩材料等。梁、枋等方形构件的初步加工。首先选择一个底面,将底面刮刨直顺、光平,待底面加工好后,再加工侧面。柱、檩类圆形构件的初步加工是取直,砍圆,刮光。

4

这是整个建筑过程中比较关键的一步,而且必须要由经验丰富的掌墨人来进行此项工作,一般的工人是无法胜任此项工作的。画线就是在已经进行过初步加工的材料上,将各构件的尺寸、中线、侧脚、榫卯位置和大小等用墨线标示出来,然后,工人才能按线进行加工。要使整个加工过程能够顺利进行,掌墨人首先要对建筑的整体结构有充分的把握,他要十分清楚所画的每个构件所在的位置,只有明确了各构件的具体位置,他才能确定榫卯的方向和形状。特别是转角处的构件更不能错位。画线完毕以后,还必须将位置用竹片标写清楚,以便安装时对号人座,而且这有助于防止漏掉或重复制作构件的发生。

本道工序是在画线的基础上,将画过线的材料按要求加工成柱、梁、枋、檩、椽等部件全部制作出来。此道工序是整个木质建筑的重心所在,它耗时最长,约占建筑过程的四分之三的时间。

安装就是将已经制作好的各构件——柱、梁、枋、椽、檩等组装起来的过程。在进行此道工序前,首先要对各构件详细检查,确证各部件都按要求制作完毕,没有尺寸不符合的或漏掉未加工的构件。这是检验构件是否精确的时候。如果某些构件制作的不够精确,那么在组装过程中还要花费时间进行整修,这将有碍于组装的顺利进行。用竹钉将椽子固定在框架上,以便上瓦。

屋顶的装饰,是指建筑瓴檐的装饰。装饰图案多是与侗族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图案,如牛角、鸟、白瓜(侗族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蔬菜)等。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油纸伞,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
油纸伞作为起源于中国的一种纸制或布制伞,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距今...
2024-04-22 09:31:21
非遗 | 中国广东省、香港...
凉茶,流行于中国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传统技艺,...
2024-03-28 11:42:25
非遗 | 江苏省南通市传统...
彩画多用红、黄、黑色,与蓝天白云形成对比。板鹞上布满数百个大小不一...
2024-03-28 11:37:46
非遗 | 山东省潍坊市传统...
潍坊风筝是山东潍坊传统手工艺珍品,民间传统节日文化习俗,是非物质文...
2024-03-28 11:30:01
非遗 | 中国各地区传统手...
风筝制作技艺,山东省潍坊市、江苏省南通市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北京...
2024-03-27 23:34:05
非遗 |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
黎族钻木取火技艺,海南省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24-03-27 23:08:51

热门资讯

中国曲艺艺术《河南坠子》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传统曲艺形式。约有一百多年...
探秘中国画,艺术传承与文化特色 中国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意蕴,同时也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风格。中国画家...
中国手工艺术《武夷岩茶(大红袍...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福建省武夷山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武夷岩茶(大红袍)独有的“岩骨花香”是由...
中国手工艺术《拉萨甲米水磨坊制... 拉萨甲米水磨坊制作技艺是西藏自治区传统手工技艺。甲米水磨坊约建于公元17世纪,磨坊显现了中国藏族人民...
中国手工艺术《阿昌族户撒刀锻制... 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乡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过程须经下料、制坯、打...
中国绘画艺术《凤翔木版年画》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凤翔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年画的一大流派,始于唐宋,盛于明...
中国绘画艺术《漳州木版年画》 漳州木版年画属于民间美术,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年画内容主要是喜庆迎新和避邪两大类别。漳州木版年画的雕...
中国表演艺术《抖空竹》 抖空竹,流行于北京市的传统体育,空竹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明代《帝京景物略》一书中就有空竹玩法和制作方...
中国手工艺术《漳州木偶头雕刻》 漳州木偶头雕刻,起源于晋朝盛于唐代,至21世纪初已有2000余年,属于木偶戏道具制作中的一门特殊技艺...
中国曲艺艺术《锣鼓书》 锣鼓书旧称“太保书”,是在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艺之一,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与地方特点。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