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艺术《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
阿标
2024-03-16 15:57:07
0

1

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贵州省雷山县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苗寨吊脚楼由“巢居”形式衍变而来,用竹、木搭建,建筑下部呈镂空形态,被称为“半干栏式”木结构建筑,该建筑类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

工艺特征

3

环保

苗寨吊脚楼具有简洁、稳固、防潮的优点,还能节省耕地和建材。

西江千户苗寨形状各异的吊脚楼,形式上富于活力,为天人合一式建筑结构。苗家人迁人当地后,为了留下更多平地用做耕种田,也为了适应当地自然条件,使本民族繁衍生息,在建造居所时,大都选在30°—70°的斜坡陡坎上,在传承传统的干栏式建筑的基础上,创建了穿斗式木质结构吊脚楼。

结构

苗寨吊脚楼框架皆由榫卯衔接。一栋房子的柱子、屋梁、穿枋等有上千个榫眼,木匠(20 世纪60年代以前多为汉文盲)从来不用图纸,仅凭着墨斗、斧头、凿子、锯子和各种成竹在胸的方案,便能使柱柱相连、枋枋相接、梁梁相扣,使一栋栋3层木楼巍然屹立于斜坡陡坎上,足见苗族民居建筑工匠的工艺水平。

苗寨吊脚楼运用高深的力学建筑原理和普通的几何图形。吊脚楼的造型从宏观上看,是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组合,是稳定而庄重的普通几何图形,给人以一种既有典雅灵秀之美又有挺拔健劲之美的感觉。无论柱、枋、梁、檩,皆互为垂直相交,构成一个在三维空间上相互垂直的网络体系,从而奠定了长方形结构的基础,然后再逐个延展组合而成整个屋体。屋面由于排水的需要,必须是两面或多面的,这样就确定了其最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从横向上看,房屋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各由一个三棱体和两个长方体组成。这样的建构,除了使结构上的稳定得到保障之外,在艺术感觉上也显得端庄、稳重。

脚楼在虚实对比关系上,显现了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断面纤巧的木结构穿斗式构架极为轻灵,苗居半边吊脚楼突出了”轻“的效果。”悬虚构屋“,架空而立,上实下虚,对比强烈。

风格

吊脚楼建筑风格的独特性让其名扬海外,一般情况下,吊脚半边楼建于倾斜度较大的山坡上,后半边靠岩着地,前半边以木柱支撑,楼屋用当地盛产的木材建成。通过对坡面的合理利用,形成上下两级屋基,下级竖较长柱,上级竖较短柱,使前面半间楼板与后面半间地面平行,从而形成风格迥异的半边楼。吊脚楼有半吊脚和全吊脚两种形式,屋基多以大表石垒而成。吊脚楼为歇山顶穿斗挑梁木架干栏式楼房,青瓦或杉木皮盖顶。经过历代苗族人民的探索完善,加之不断加工装饰,吊脚楼更加的古朴实用,最难能可贵的是,在注重实用的基础上,吊脚楼的艺术技艺同样精湛,其美观大方的建筑深受人们的喜爱,更给苗乡山寨增添了绚丽色彩。

工艺流程

2

苗寨吊脚楼营造要选择吉日,要操办以下事宜:

择屋基

多选在寨内或紧靠寨子边、适宜于建房的空地上。若不够宽时,还要砍坡砌坪。

备料

一般在盛夏农闲时备料。最重要的是选取中柱。砍伐中柱时要带香、纸钱、酒、鱼、糯米饭等,到树脚祭奠。主人先砍几斧后,方由他人砍伐。

发墨

待材料晾干、刨好后,木匠开始发墨。发墨时,主人在柱墩一端捏线,木匠在柱上拉直,然后用力弹一下。若墨线笔直、均匀,则预示吉利,否则另发。

拆枋凿眼

按照木匠的着墨纹路,用锯子、凿子、斧头等拆卸穿枋,凿眼打榫,修锯横梁。

立房

立房架和上梁在同一天进行。全族人聚集一起,齐心协力地把新房立起来。亲戚朋友带着礼品前来庆贺。

立大门

杀一只公鸡,用来祭祀。盖房、装壁等完成后,迁居要择吉日。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

相关内容

油纸伞,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
油纸伞作为起源于中国的一种纸制或布制伞,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距今...
2024-04-22 09:31:21
非遗 | 中国广东省、香港...
凉茶,流行于中国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传统技艺,...
2024-03-28 11:42:25
非遗 | 江苏省南通市传统...
彩画多用红、黄、黑色,与蓝天白云形成对比。板鹞上布满数百个大小不一...
2024-03-28 11:37:46
非遗 | 山东省潍坊市传统...
潍坊风筝是山东潍坊传统手工艺珍品,民间传统节日文化习俗,是非物质文...
2024-03-28 11:30:01
非遗 | 中国各地区传统手...
风筝制作技艺,山东省潍坊市、江苏省南通市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北京...
2024-03-27 23:34:05
非遗 |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
黎族钻木取火技艺,海南省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24-03-27 23:08:51

热门资讯

中国曲艺艺术《河南坠子》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传统曲艺形式。约有一百多年...
中国手工艺术《萍乡湘东傩面具》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傩面具雕刻源于清代,由湖南太丈传入,已祖传三代,其继承的是宋代傩面雕刻技艺。萍乡湘东...
中国手工艺术《傣族慢轮制陶技艺... 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云南原始的传统手工技艺,傣族自古喜爱用陶,制陶在傣语中称为“板磨”,俗称“土锅”。...
艺术 | 傣族打击乐器《象脚鼓... 象脚鼓还受到景颇、佤、傈僳、拉祜、布朗、阿昌和德昂等族人民以及克木人的喜爱,是各族歌舞中不可缺少的乐...
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维吾尔族桑皮... 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新疆地方传统手工技艺,维吾尔族桑皮纸以桑树枝内皮为原料,桑枝内皮有粘性,纤维...
中国手工艺术《蒙古族勒勒车制作... 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勒勒车是蒙古族地区的牛车,又名辘轳车...
探秘中国画,艺术传承与文化特色 中国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意蕴,同时也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风格。中国画家...
油纸伞,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 油纸伞作为起源于中国的一种纸制或布制伞,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使用历史。以手工...
艺术 | 江苏扬州传统戏剧《扬... 扬剧历史悠久,遗产丰富,不仅是扬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地方戏曲发展史上也有着特殊的地位。扬...
艺术 | 民族乐器《铃鼓》 铃鼓是维吾尔、朝鲜、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打击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吉林延边等地,鼓框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