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钻木取火技艺,海南省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该技艺取火时,用脚踏住钻火板,将钻竿插在小穴内,以双手搓动钻火棒,使机械能转为热能产生火星,火星沿槽而落,点燃引燃物。当引燃物冒烟时,迅速吹风助燃,从而引出火来。
2006年, 黎族钻木取火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Ⅷ-87。
据史料记载,约在3000年前的商周之际,黎族先民就已定居海南岛,直到明代,黎族仍分布于全岛各地。宋元明清各代,随着内地汉族大量迁入海南,岛内民族同化和民族迁徙现象日渐加剧,岛北黎族少量南迁,大部同化于汉族之中,今天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岛的中南部地区。 黎族就是在海南岛这方热土上,经历了长久的历史积淀,逐步形成自己富有特色的文化,正是在这种独特的文化中,钻木取火这项古老的技艺才得以流传至今。
黎族钻木取火技艺主要留存于海南岛中南部的三亚、五指山、东方等市及琼中、保亭、陵水、乐东、昌江、白沙等县的黎族集聚区。
传承价值
黎族钻木取火具有考古学、历史学价值。钻木板、钻竿或弓木作为文物,本身不会说话,是一种死化石,单凭这些资料很难说明钻木取火的过程,这只能求助于作为“活化石”的民族学有关资料的帮助。 [6]
传承现状
当代,钻木取火的必要性早就不再存在,懂得这一技艺的人已不很多,现存于民间这些老艺人,还掌握着钻木取火的方法,亟待采取措施予以抢救和保护。
传承人物
王照良,男。2018年5月,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申报。项目名称:黎族钻木取火技艺。
保护措施
2018年5月,“薪火相传”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巡展活动在保亭中学举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亭中学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钻木取火技艺。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馆获得“黎族钻木取火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黎族钻木取火技艺项目保护单位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馆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