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艺术《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
阿标
2024-03-16 15:45:14
0

1

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是一种以通过砌窑、修窑、槎窑、抹泥等步骤最终完成传统瓷窑的技艺。

据《景德镇陶录》记载,唐时景德镇便有两处瓷窑,分别为“陶窑”“霍窑”。通行的看法是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应肇始于五代。《中国陶瓷史》说道,“江西景德镇的胜梅亭(以前称杨梅亭)、石虎湾、黄泥头是已发现的南方地区烧造白瓷最早的窑址。”

工艺特征

2

窑体、窑房和坯房的独特形状、结构、材料和功能要求成就了窑房营造的独特技艺。例如,清代雍正以来,景德镇最盛行的是“镇窑”,蛋形的镇窑属于平焰窑,综合了龙窑、馒头窑、葫芦窑的优点。

砌坯房(即作坊)是重要的生产场所,同时兼有居住功能,布局紧凑。景德镇传统窑房宽敞通风、经济实用、兼具仓库、生产车间和生活间的三重功能,它给建造者提出了很高的建筑标准,要求工艺高超而又别具风格,由此造成了景德镇的城区风貌,同时成就了景德镇瓷业建筑的营造技艺。

砌窑(结窑)、补窑(修窑)在景德镇被称为“挛窑”。其技艺在瓷业中极为重要。由于砌窑、修窑、槎窑、抹泥的技艺关键独特,窑户老板往往对这些店家和技师非常尊敬、不敢怠慢。挛窑技艺是瓷业生产环节中赚钱最多的。每挛一次窑,可获40块银元。即使有的窑一年不挛窑,每烧一次也得给挛窑店两担大米,作为挛窑师傅的生活费。据传挛窑工一年可得100担稻谷的收入。挛窑工每年农历正月到三月较忙,其余时间比较轻闲。所以景德镇有句民谚,“命要好,余坊佬(指挛窑的余姓师傅)”。砌窑或修窑一般需要五天。挛窑师傅负责打窑基、结窑螃、封窑篷等几项主要技术性强的工作。结窑囱和其余工作则由窑户的拖坯工、架表工和4名徒工等来完成。晚清以来,景德镇挛窑师傅都是都昌县花门楼余坊村的余姓族人。他们的挛窑技艺只在族内子侄中传授。他们收徒仅在人手特别缺少的情况下,才会回都昌老家挑选少量族人学艺。 [1-2]

工艺流程

3

景德镇传统制瓷烧成必须经过的工艺流程如下:

装坯

将成坯装入匣钵内,称为装匣或装坯。把坯体装入匣钵之前,要预先在匣钵底上撒一层薄薄的石英粉或稻谷壳灰(匣钵垫渣),以防止坯体与匣钵熔结,一般还要在坯体下放置一块与坯体底脚相适应的渣饼(垫饼),但有的坯体装入耐火度高而底部平坦的匣钵时,也有不用垫饼的。上了釉的大型坯件装入匣钵时,必须利用支架或支钉。坯件之间或坯件与匣钵墙之间必须用刨花塞紧,使坯体平稳,以防止坯体倾倒或坯体未装平稳而发生烧成器物变形。

装坯的具体操作有以下要求:

1、装坯前,要对待装坯体的品种、规格、数量及特殊要求进行了解摸底。

2、针对坯体,准备各种不同尺寸的匣钵。对匣钵质量进行挑选和修整。把匣钵烧成使用的次数记下来,以便满窑时分别放入不同的温度中烧成。有的匣钵有一点小裂纹,但还可以用,则可放在匣钵柱的上部;不要放在匣钵柱下面,以防止高温倒塌事故。

3、景德镇把未经过预烧的匣钵叫“土匣”,经过预烧的匣钵叫响匣。选用匣钵时,小器匣钵都是经过预烧的,否则不能装坯。大器匣钵预烧的“土匣”内也有装坯的。小器匣钵是指平底的大匣钵,一钵装多件瓷坯;大器匣钵则是指一钵装一件瓷坯的小匣钵。

4、装坯前应将匣钵整修打磨,除去匣钵内外的渣屑,充分扫刷干净,然后用专门配制的涂料在匣钵的外底部与内壁上涂敷一层,以防装烧时匣钵屑粒子掉入坯上而造成落渣缺陷。

5、匣钵经过整修后,还需逐个叠座校正,俗称坐死子口,使匣钵与匣钵之间密切吻合,避免摇动,也可防止火焰射火并带入碳粒及各种挥发物而造成瓷器废品。在匣钵找平校正后,在一定高度画上规定的标记(一般用高岭土浆刷一弧形线),俗称打墨线,这样满窑时就不需要再进行找平校正。

6、装坯时要估算好匣钵的容量,充分利用匣钵容积。装坯前,垫好糠灰或石英粉,用木板压平后,再放上垫饼(俗称渣饼),然后将生坯平稳装好。在装烧陈设瓷时还要用木刨花支撑,以免生坯互相碰撞破损。

装坯是满窑前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很重要的一道工序,按照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进行细致的装匣,则可以减少废品,提高成品率;否则由于装坯不善,器物将产生变形、落渣、射火、下码翘等毛病,甚至造成匣钵柱倒塌。

满窑

把装有生坯的匣钵摆放到窑炉内,叫装窑或满窑。蛋形镇窑窑室高大,结构特殊,没有吸火孔,没有闸板,对火焰的控制主要靠匣钵柱的松紧稀密来调节,所以镇窑的满窑技巧是很有讲究的。“一满二烧三歇火”,是装烧工人在生产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只有把好满窑、烧窑、歇火三关,才能烧出好瓷器,忽视哪一个方面都会出问题。这句行业俗语将“满窑”放在第一位,还有更强调“满窑”的意思。

满窑工首先要熟悉蛋形镇窑的窑位。窑位是指窑内可供烧制瓷器的位置,有前、中、后,左、中、右和上、中、下之分,各有专名。窑位不同,温度不同,适合烧制的瓷器也不同。

装烧工人在生产实践中摸透了“火”的脾气,把满窑烧窑概括为“卡和放”的技艺。所谓“卡”就是卡住火路,不让火白白地跑掉或随便乱跑;“放”就是让火按照满窑时布置的火路去跑,命令火就范,以保证各窑位的温度和气氛达到预期目的。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贵州省雷山县传统...
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贵州省雷山县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2024-03-27 15:05:38
非遗 | 广西壮族传统建筑...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地方传统建筑技艺...
2024-03-27 14:56:46
非遗 | 江西省苏州市传统...
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江西省景德镇市地方传统瓷业建筑及营造技...
2024-03-27 14:48:47
非遗 | 福建省龙岩市传统...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流传于龙岩市、南靖县、华安县等地的传统手工技艺,...
2024-03-27 14:45:36
非遗 | 江苏省苏州市传统...
传统建筑营造技艺(香山帮传统建筑),苏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4-03-27 14:40:24
中国建筑艺术《苗寨吊脚楼营...
苗寨吊脚楼由“巢居”形式衍变而来,用竹、木搭建,建筑下部呈镂空形态...
2024-03-16 15:57:07

热门资讯

中国曲艺艺术《河南坠子》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传统曲艺形式。约有一百多年...
探秘中国画,艺术传承与文化特色 中国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意蕴,同时也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风格。中国画家...
中国手工艺术《武夷岩茶(大红袍...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福建省武夷山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武夷岩茶(大红袍)独有的“岩骨花香”是由...
中国手工艺术《拉萨甲米水磨坊制... 拉萨甲米水磨坊制作技艺是西藏自治区传统手工技艺。甲米水磨坊约建于公元17世纪,磨坊显现了中国藏族人民...
中国手工艺术《阿昌族户撒刀锻制... 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乡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过程须经下料、制坯、打...
中国绘画艺术《凤翔木版年画》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凤翔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年画的一大流派,始于唐宋,盛于明...
中国绘画艺术《漳州木版年画》 漳州木版年画属于民间美术,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年画内容主要是喜庆迎新和避邪两大类别。漳州木版年画的雕...
中国表演艺术《抖空竹》 抖空竹,流行于北京市的传统体育,空竹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明代《帝京景物略》一书中就有空竹玩法和制作方...
中国手工艺术《漳州木偶头雕刻》 漳州木偶头雕刻,起源于晋朝盛于唐代,至21世纪初已有2000余年,属于木偶戏道具制作中的一门特殊技艺...
中国曲艺艺术《锣鼓书》 锣鼓书旧称“太保书”,是在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艺之一,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与地方特点。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