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板大鼓是流布于河北大部分地区的一种曲艺鼓书形式,有小口大鼓、清口大鼓、怯大鼓、弦子鼓儿等别称。
木板大鼓表演时一人左手持木板,右手持鼓楗,站立说唱中轮番敲击木板和书鼓,使其与说唱相配合,另有人持三弦专司伴奏。
2006年5月20日,木板大鼓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沧县文化馆获得“木板大鼓”保护单位资格。
渊源背景
沧州木板大鼓产生于沧县民间。据艺人口传和民国《沧县志》、《沧县文化志》等史籍资料记载:沧州木板大鼓孕育、诞生于明朝中末期。
发展情况
清初在冀中广为流传。乾隆时,沧州木板大鼓艺人李朝臣被召进皇宫说唱《西厢记》,深得皇帝赏识。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津阳消夏录》里,提到一位沧州木板大鼓艺人刘君瑞,文中称“沧州瞽者刘君瑞,尝以弦索来往余家”。足见当时沧州木板大鼓非常流行。
咸丰、同治年间,庞凤域先生将沧州木板大鼓发扬光大。
民国初年,沧州木板大鼓进入兴盛时期,后逐渐衰败。
1949年后,沧州木板大鼓书进入复兴时期,活动范围逐渐拓宽。后来,除沧州各地外,其足迹遍及京津、山东北部、东北三省及黄河沿岸。
流传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木板大鼓的传承与发展陷入了困境。知名的木板大鼓民间艺人仅有8人,最年轻的也已57岁,前景非常令人担忧。
保护措施
自2007年开始,河北省沧县成立木板大鼓艺术传习所,以培训班的形式招收木板大鼓小演员,由老艺人传授木板大鼓技艺,使其得到传承和发扬。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木板大鼓”项目保护单位沧县文化馆评估合格。
传承人物
唐贵峰,男,1939年6月出生。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沧县申报。项目名称:木板大鼓。
刘银河,男,1949年出生。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沧县申报。项目名称:木板大鼓。
王振义,男。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沧县申报。项目名称:木板大鼓。
入选非遗
2006年5月20日,木板大鼓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