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河北省乐亭县传统曲艺《乐亭大鼓》
阿标
2024-03-25 16:37:55
0

乐亭大鼓,是中国北方较有代表性的曲艺种类之一,是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

乐亭大鼓唱腔音乐为板腔体,曲调丰富多变。除有完整的慢板、流水板、快板、散板外,并有上字调和凡字调两种不同调性的往复转换,板式变化十分灵活。代表曲目有《东汉》《隋唐》《三侠五义》《呼延庆打擂》《金陵府》等。

乐亭大鼓主要流行于河北以东、北京、天津、及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2006年5月20日,河北省乐亭县申报的“乐亭大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8。

2021年5月24日,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申报的乐亭大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Ⅴ-8)

历史渊源

1

乐亭大鼓由木板大鼓衍变而成,距今约有200年的历史。在继承历代文化成就的基础上,由当地民歌发展而成。《中国书词概论》记载:“清初年,乐亭城内凡自娱好乐之人,最爱唱“清平歌”,同时,乡村里也流行着散曲之类的小调,后来,有位弦子李,先以三弦配奏了“清平歌”,遂加以改正,使其韵调动听悦耳,较之1日曲大有不同,于是齐呼之为“乐亭腔”。在演唱实践中,又经过进一步改革提高,约在清乾嘉年间,初步形成了乐亭大鼓的板腔雏形。道光三十年(1850年),乐亭著名说书艺人温荣发现了铧翅的清脆声响,并磨制成了第一付铁板。乐亭城南大皇粮庄头崔佑文进京供奉,带温荣入恭亲王府献艺,温荣的技艺深得王爷欢喜,当即封了顶子赐了座,并赐名“乐亭大鼓”。《曲艺论丛》中记载:“乐亭大鼓,简称乐亭调,为北方俗曲鼓词之一种,产生于乐亭县,故名。”

乐亭大鼓的发生、发展,经历了明末清初的“产生、形成期”,清中、末叶至民国的“成熟、兴盛期”,建国初至“文革”前的“革新与发展期”,“文革”期间的“冷落、沉寂”期,“文革”后的“全面复兴期”,以及实施“民保工程”的“弘扬、振兴期”。清光绪中叶至民国初年,通过为温荣弟子陈际昌、齐桢为代表的一批有影响艺人的努力,使乐亭大鼓艺术步入繁荣时期。在书目方面,由过去只有《老鼠告猫》《王婆骂鸡》之类的几十个短篇,发展到有了中篇、长篇书目,其短篇书目也增加到一百几十个。乐亭大鼓自清末进入城市(首先是唐山)后,延至民国初年,开始涌现第一批女艺人。

20世纪30年代,乐亭大鼓的发展呈现出流派纷争的局面。滦县的戚用武,大胆地吸收了西河大鼓、京韵大鼓等曲种的唱腔,创出了新腔,并以善唱“花腔花调”著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郑运来、陈云山等进步艺人参加了八路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编演新曲段,为军民演唱乐亭大鼓,起到了很好的宣传鼓动和教育群众的作用,如1945年靳文然和高荣远在抗日游击区演唱他们创作的《火烧钟家滩》《与民复仇》(高荣远作)和《骂蒋鹏飞》(靳文然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帮助曲艺艺人组织起来,各市、县相继建立了曲艺团(队、组),冀东地区乐亭大鼓艺人也参加了当地的曲艺组织。至20世纪70年代初,两个支系又渐趋合一,不少从业人员在唱腔上采取东西合璧的做法,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艺术享受。 

乐亭大鼓与时俱进,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需求。2002年4月河北省文化厅命名乐亭县为“民间艺术之乡”——“曲艺一大鼓之乡”,2003年3月,文化部命名乐亭县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曲艺)”。

传承保护

2

传承现状

乐亭大鼓因其广泛的受众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在唐山及其周边地区还有较为固定的受众群。但由于其曾经活跃的茶馆、酒楼和庙会等场所逐渐消失,在新兴媒体的冲击下,演出市场呈现快速萎缩态势。出现演出市场萎缩导致乐亭大鼓后续人才断代、受众群体断层,受众群层次较低等问题。

保护措施

乐亭县加强对乐亭大鼓代表性传承曲目、书目挖掘整理,尤其是乐亭大鼓里的长篇书目说白和唱词里师承的“梁子”(故事提纲)和中篇书目中固定的唱词,利用现代录制保存设备,对这些传统书目进行记录和保存。

1953年唐山市曲艺实验队成立,专门从事乐亭大鼓的创作、改革与实验演出。当年乐亭、滦南、丰润、丰南等县曾多次举办乐亭大鼓培训班,培养新一代的乐亭大鼓演员。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乐亭县文化馆获得“乐亭大鼓”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1年5月24日,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申报的乐亭大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Ⅴ-8)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乐亭大鼓项目原保护单位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乐亭县文化遗产传承中心。

代表人物

王立岩,女,1935年生,2009年6月11日,王立岩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贾幼然,男,汉族,1941年11月15日生,2017年12月31日,贾幼然入选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何建春,男,汉族,1961年生,河北滦南人,国家一级演员。1976年跟随当地著名说书艺人李田学习大鼓艺术,又先后师从民间艺人刘瑞丰、赵恩潮和靳派乐亭大鼓第二代传人贾幼然,系靳派乐亭大鼓第三代传人。现任河北省滦南县文化馆馆长。其嗓音洪亮高亢,吐字清晰,行腔圆润,唱、念、身段表演俱佳。代表作品有长篇乐亭大鼓《青云剑》等。2017年8月10日,何建春入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张近平,男,汉族,1962年生,河北乐亭人。1980年起师从乐亭大鼓第六代传人韩志学,从艺二十余年,系乐亭大鼓第七代传人。现为乐亭县戏曲艺术团副团长。其嗓音洪亮,吐字清晰,演唱风格古朴庄重,唱腔委婉动听,鼓板娴熟多变,表演细致入微,尤善于刻画人物心理。代表作品有:《呼家将》《包公赔情》等。2017年8月10日,张近平入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入选非遗

2006年5月20日,河北省乐亭县申报的“乐亭大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乐亭大鼓项目保护单位滦南县文化馆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

相关内容

非遗 | 河北省乐亭县传统...
乐亭大鼓,是中国北方较有代表性的曲艺种类之一,是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
2024-03-25 16:37:55
非遗 | 河北省沧县传统曲...
木板大鼓表演时一人左手持木板,右手持鼓楗,站立说唱中轮番敲击木板和...
2024-03-25 16:35:46
非遗 | 河北省河间市传统...
西河大鼓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鼓书暨鼓曲形式,传统曲艺曲种之一。普遍流行...
2024-03-25 16:26:35
中国曲艺艺术《乐亭大鼓》
乐亭大鼓,是中国北方较有代表性的曲艺种类之一,是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
2024-03-15 10:16:00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音乐非遗文化《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码头时用它来...
锣鼓书 | 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
非遗 | 四川省梓潼县传统音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传统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