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山东省潍坊市传统美术《杨家埠木版年画》
阿标
2024-03-26 15:20:26
0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一种流传于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的传统民间版画。其制作方法简便,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内容丰富。每年春节年画题材都会更换一次,许多新思想、新事物出现之后,马上就能够在年画中反映出来,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杨家埠木版年画还间接地记录下了中国民居和民间社会生活的情况,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杨家埠木版年画乡土气息浓厚,制作工艺别具特色,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称中国木刻版画三大产地,

2006年5月20日,杨家埠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发展历史

1

明代洪武年间,杨家埠木版年画已初具工艺基础。

明代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以后,杨家埠先人先后创立了恒顺、同顺堂、万曾城、天和永四家画店。 

建于明崇祯十三年的“吉兴号”年画作坊,面积239.4平方米,房屋11间,保存完好。

从明代到清初,依靠年画业发展的画店有同顺堂、吉兴、太和、公茂、恒顺等。明末,因战乱遂遭破坏。

清代前期,年画又得以恢复和发展。又有万顺、公兴、公义、公泰、永盛等30余家画店大量进行年画生产。

清代乾隆年间,是木版年画商品化高度发展的繁荣昌盛时期。在此后一个半世纪里,杨家埠年画曾以品种多、规模大、销售范围广而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年画三足鼎立,成为名噪一时的中国民间三大画市之一。此时画店纷开,仅西杨家埠由杨氏一家开设的就有82家。

清代咸丰年间杨家埠年画达到辉煌期,画店百家,画种上千,年画产品行销大半个中国。

清末民初,木版年画开始“以变图存”的革新。大顺画店的杨九经代表革新者的要求,创立了东大顺画店。

传承保护

2

新中国建立后,因战乱而一度萧条的杨家埠木版年画重新焕发了生机。

1951年和1952年,华东局文化部与山东省文化局先后两次派人对杨家埠年画进行全面调查,先后创作了22幅年画,对继承发展杨家埠年画提供了新的经验。之后,不少专业美术工作者倾心于杨家埠年画的创作。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吸收了历史和现代的制作方法,将杨家埠年画提高升华,并对其进行挖掘、整理、创新,创作了大量新画。

1952年,杨家埠木版年画印制780万张。

1979年,原潍县政府成立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所,专门对杨家埠木版年画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创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杨家埠木版年画出现了新的发展势头。每年生产年画1000多万张,远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0年春节,天津杨柳青、寒亭杨家埠、苏州桃花坞在潍坊市十笏园举办三地年画联展,为广大美术工作者和观众提供了观摩、学习的机会。

1983年春节,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了杨家埠木版年画36幅。同年,杨家埠年画赴美洲、欧洲、非洲的9个国家巡回展览。

1986年,由政府拨款在杨家埠村仿建传统年画作坊5处、年画陈列馆1处。

1987年,民间艺人杨福元应邀到新加坡作木版年画的画、刻、印表演。同年冬,文化部订购杨家埠木版年画《八仙图》、《年画镜片》等1500册,分赠20多个国家驻北京大使馆,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

1988~1989年,一批杨家埠年画艺人被派到巴西和日本作画、刻、印现场示范表演,深受好评。

2002年,“同顺德”画店的正宗传人、年画民间艺人杨洛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2006年5月20日,杨家埠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山东省潍坊市的杨洛书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杨家埠年制作的木版年画高达2000余万幅,远销全国各地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山东潍坊千里民俗旅游线上,杨家埠成了重要一站。在那里,人们可以欣赏到100多套年画佳品,可目睹自明代以后的各种各样的年画制作工具、原版,还可现场观看充满神秘色彩的年画制作工艺。

但是,杨家埠木版年画也有可忧之处。一是年画题材缺乏新意,二是人才匮乏,除几位在世的老艺人,能系统并真正掌握木版年画技艺和精髓的接班人,几乎没有,而这将直接影响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发展和生存。因此,民间文化抢救工程应尽快启动,为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保护和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潍坊市寒亭区文化馆获得杨家埠木版年画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杨家埠木版年画项目保护单位潍坊市寒亭区文化馆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山东省高密市传统...
高密扑灰年画,亦称“民间写意画”,山东省高密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
2024-03-26 15:23:16
非遗 | 山东省潍坊市传统...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一种流传于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的传统民间版画。其制作...
2024-03-26 15:20:26
中国绘画艺术《杨家埠木版年...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一种流传于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的传统民间版画。其制作...
2024-03-16 12:50:01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音乐非遗文化《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码头时用它来...
锣鼓书 | 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
非遗 | 四川省梓潼县传统音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传统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