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福建省漳州市传统美术《漳州木版年画》
阿标
2024-03-26 15:11:44
0

漳州木版年画属于民间美术,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年画内容主要是喜庆迎新和避邪两大类别。漳州木版年画的雕版分阳版和阴版两种,印制“幼神”人物背景色(红)的版为阴版,这种阴版的刻法和用法在中国所独有。雕版上所有线条和色块的边缘都是向外倾斜的,这便于印制时调节水分。印制时采用版套印,先色版后黑线条版。

漳州木版年画主要流传于漳州的芗城区和闽南、岭南一带,并远销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等地。

2006年5月20日,漳州木版年画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1月,漳州市艺术馆为漳州木版年画项目的保护单位。

发展历史

2

漳州木版年画始于宋代,当时福建的刻书业开始兴盛,迅速带动了民间版画刻印技术的发展,漳州木版年画也随福建雕版的发展而发展。

明代,漳州木版年画开始走向兴盛,当时漳州已经有“曲文斋”“多文斋”等多家书坊兼营年画。近代学者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称“宋刻书之盛,首推闽中” 。发展到清代,更有“胡庆堂”“俊记”“锦源堂”等12家书坊参与年画制作经营。从而漳州木版年画艺术日趋成熟。年画的题材和构图形式渐趋稳定,绘画技巧和雕版、印制技术不断提高。期间漳州对外贸易港口“月港”的兴起,繁荣的海上贸易,也给木版年画的外销带来了有利条件,增进了木版年画大量向海外输出,产品远销到台湾、香港、东南亚及日本等地。而当地最大的木版年画作坊,以颜氏家族的颜锦华老店为首。从早期开设的“锦华堂”书画作坊,经过几代传承人的努力,至清末民国初时,基本形成了颜氏一家独大的格局,抗战前后,颜锦华老店成为漳州木版年画的集大成者。流传下来的众多漳州木版年画精品,基本都是颜锦华老店的珍藏版 。

20世纪初,漳州联子街、香港路、台湾路一带集中了大批年画店,漳州的“联子街”因而得名。而后由于先进的西方印刷术的传入,在社会的急剧动荡中,年画业开始走向衰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经济衰退,又因与台湾和东南亚失去了贸易联系,生意则比较萧条,漳州的许多术版年画作坊纷纷倒闭。直至50年代尚有八九家存在。此后,漳州地区乡间逢年过节张贴木版年画的习俗渐渐消失,木版年画市场衰弱,年画作坊大多停业,境况已大不如前。

文革期间,闽南的木版年画受到巨大冲击,泉州年画雕版被付之一炬,几乎荡然无存。而在漳州,颜家将300多块年画雕版藏到乡下,才得以保留。

1957年颜家传人颜家镜印制了一套漳州古木版年画,被国家定为民间艺术品赴苏联东欧各国展览;1986年颜文华又印制了一套古木版年画,参加福建民间美展晋京展;1988年在全国民间美术工作大会上得到与会专家们高度赞赏;1990年载入《中国民间艺术大辞典》。 2001年漳州市艺术馆馆长林育培所撰《漳州民间木版年画初探》一文荣获第十一届“群星奖”(群众文化科研成果评奖)金奖。

2006年5月,漳州木版年画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漳州颜氏木版年画第五、六代传人——颜文华和颜仕国父子共同创办了漳州颜锦华木版年画馆,并用家藏老版、传统技法继续印制和销售木版年画。

2009年1月18日,《漳州木版年画》特种邮票首发式暨中国2009世界邮展60城市巡邮到漳州。直接以地域命名的《漳州木版年画》邮票是继1990年《水仙花》之后,漳州市第二次登上“国家名片”。

传承意义

1

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传统意识逐渐消除,民间民俗活动因之而发生变化,依托于地方民俗的漳州木板年画观赏性增强,而趋吉避邪的实用性减弱,由此造成年画市场的萧条。随着原来民间年画市场的萎缩,从事漳州木板年画生产的人员大大减少。面对木版年画的境况,漳州市文化部门也多次呼吁,希望有关部门划拨场地抢救木版年画,收藏雕版。

颜氏家族木版年画传承人颜仕国认为,虽然现代的印刷技术日臻完善,但手工印刷那种古朴、粗犷的艺术风格却是难以替代的。年画是一种祈求,一种装饰,更是一种传统的民俗。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民间风俗的改变,木版年画作为一种艺术装饰品的艺术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只要重新挖掘它的内在的艺术价值,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木版年画仍然能够受到社会的重新认同。

漳州民间木版年画的学术价值在于它的出现使学术界弄清了台湾木版年画与漳州木版年画的渊源关系,它在中国的民间艺术中,是南方民间木版年画里具有粗犷和秀丽兼长的独特品种。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福建省泉州市传统...
灯彩(泉州花灯),福建省泉州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24-03-26 23:03:32
非遗 | 福建省漳州市传统...
漳州木偶头雕刻,福建省漳州市的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24-03-26 22:22:00
非遗 | 福建省惠安县传统...
惠安石雕,福建省惠安县地方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
2024-03-26 21:42:46
非遗 | 福建省福州市传统...
寿山石雕,福建省福州市地方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
2024-03-26 21:38:27
非遗 | 福建省漳州市传统...
漳州木版年画主要流传于漳州的芗城区和闽南、岭南一带,并远销台湾、香...
2024-03-26 15:11:44
中国绘画艺术《漳州木版年画...
漳州木版年画属于民间美术,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年画内容主要是喜庆迎...
2024-03-16 12:45:36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非遗 | 河南省信阳市传统音乐... 信阳民歌是起源于河南省信阳市的传统民歌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信阳民歌经...
非遗 | 浙江传统舞蹈《龙舞(... 长兴百叶龙发源并流传于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一带,距现代已有160多年的历史。长兴百叶龙舞蹈表演时,荷花...
非遗 | 广东传统舞蹈《狮舞(... 狮舞(广东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舞蹈,为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申报的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