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花,抽纱工种的一种,亦指刺绣的一种针法,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也称“挑织”、“十字花绣”、“十字挑花”。挑花是一种具有极强装饰性的刺绣工艺。
在棉布或麻布的经纬线上用彩色的线挑出许多很小的十字,构成各种图案。一般挑在枕头、桌布、服装等上面,作为装饰。挑花在我国历史悠久,流行地区较广,尤为普遍。
2006年,挑花被国家文化部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源流
史载,黄梅挑花起源于唐宋,发展成熟于明末清初。最初产品为头巾、衣边、门帘、帐沿、床围等,是农家妇女用来外出打扮和装饰居室的。全国解放后黄梅县文化部门组织专业人员普查黄梅挑花作品,搜集了一千多件明清两代诸如头巾、抹腰、围猎之类的作品,由黄梅县民间文化研究专家余娼青先生编辑成一部图文并茂的《黄枷桃花志》。古代黄梅挑花幸存实物年代最早的一件距今有550余年的历史。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黄梅县南部长江边系山发据一座明代嘉靖41年的古墓。墓中女,尸头上搭的一条方巾,上面就有黄梅挑花,因年代久远腐烂严重,这方珍贵的头巾最终没能保存下来,但当年黄梅县文化馆干部余绍青拍有照片资料。照片在县文化馆保存了十多年,可惜“文革”时被红卫兵“抄掉”了。
从世代黄梅挑花艺人口传心授的黄梅挑花史分析,黄梅挑花起源与黄梅南部长江冲积平原上盛产棉花紧密相连。今天,黄梅是国家重要的商品棉生产基地,有百里棉乡之称,其棉花生历史十分悠久。由于这里的棉花产量大、棉质好(纤维长),黄梅梅乡妇女便用土织布机自纺棉纱自织布,这种,布被称作大布,染成青色后称为元青布。一开始,妇女们将这种布剪成两尺见方的方巾搭在头上,或走亲访友或下地干活,用于遮阳揩汗,称之为头巾,后来爱美的妇女们发现板色的头巾不好看,便试着在上面挑制花纹以装饰,而有花纹图案的头巾确实比板色头巾好看多了,受此启动,她们便将挑花花纹移植到其他装饰物上去了,久而久之,挑花制品便首先在黄梅农家妇女中流行开来。
传承意义
由于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和生存地域的局限性,花瑶挑花取代了文字成为了记录本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丰富我国民间艺术的同时,也成为了我国世界遗产中的一支独秀。花瑶挑花的装饰意味深厚,形象简练夸张,同时又富有传神的真趣。它以精简的构图和多变的挑花手法,将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和本民族人民热爱自然的情怀一一展现在服饰之中。花瑶挑花融合了淳朴的民风和独特的自然风貌,创造出一种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风格。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关怀目光正向民族文化投来,我国的世界遗产保护工作正在如火如茶地展开。花瑶挑花以其独特的形式美和文化底蕴,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也为保护自身赖以生存的自然人文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