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盘绣,青海省互助县土族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土族盘绣艺术主要流传在青海互助县东沟、东山、五十、松多、丹麻等乡镇。在青海省都兰县发掘的土族先祖吐谷浑墓葬中,就出土有类似盘绣的绣品,由此可知,4世纪左右盘绣工艺已经出现。盘绣用料考究,加工精细,以黑色纯棉布做底料,再选面料贴上。盘绣是丝线绣,有红、黄、绿、蓝、桂红、紫、白等七色绣线,绣时一般七色俱全,配色协调,鲜艳夺目。
2006年5月20日,土族盘绣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Ⅶ-24。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有着千年历史的土族盘绣一直传承到当下,其文化与艺术的价值不可低估。土族盘绣色彩缤纷,图案逼真,在形、色、质、意等方面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态度和价值判断,为民族学、美学等的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材料。
传承状况
1949年以后,特别是近二十几年来,虽然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人员对土族盘绣做了一些发掘、抢救、保护工作,但这一古老的民族技艺当下仍面临着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当下老一辈的盘绣能手大多年事已高,还有不少人已经谢世,一些绝技得不到传承就已悄然消亡,而年轻妇女多热衷于较简单的刺绣技术,如剁绣、机扎等,这些状况造成盘绣艺术后继乏人,濒临灭绝,急需调动各方面力量加以抢救、保护。
2022年11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举办的“千行百品就业行”劳务品牌大型融媒体云推介活动正式启动,青海土族盘绣绣娘劳务品牌也将作为推介项目亮相全国 。
传承人物
李发秀,土族,1959年生,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为土族盘绣,申报地区为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互助土族自治县文化馆获得“土族盘绣”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土族盘绣”项目保护单位互助土族自治县文化馆评估合格。
重要活动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李发秀在青海文化部门推荐下参加了民间艺术品“中国故事”展,此后盘绣这种传承着土族母女之间情感的“非遗之花”获得中国织绣精品大展金奖等多项荣誉,并在联合国妇女大会操作表演。
2013年,土族盘绣参加了由文化部、四川省政府、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2017年12月11日,海上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福建泉州开幕,现场展示“海丝”路上的精彩“非遗”瑰宝主要有青海的土族盘绣等。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