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玛瑙雕,辽宁省阜新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阜新清河门辽墓出土的莲花式盅及玛瑙管珠项链、酒杯、围棋等距今已有1000年的历史。清代乾隆年间,宫廷所用玛瑙饰物和雕件的用料及工艺大部分来自阜新。当代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七家子乡宝珠营子村就是因乾隆皇帝六十大寿时当地王爷进献“佛光玛瑙朝珠”而受封得名的。阜新玛瑙雕刻工艺门类齐全,素活工艺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中打钻掏膛、取链活环、肩耳制作、透雕活球、装饰雕刻等技艺为其特有的绝活儿。
2006年5月20日,阜新玛瑙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编号:Ⅶ-30。
阜新玛瑙文化积淀深厚,7600年前的查海遗址中出土了用玛瑙打制的刮削器,以及玉器、石器等,说明查海人是世界上最早认识玛瑙和使用玛瑙的人群。
早在辽代,阜新民间就有采集、加工玛瑙的生产活动。阜新清河门辽墓出土的玛瑙酒杯、围棋、项链等,质地上乘,技艺精湛,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到了清代,阜新地区玛瑙业发展已具备一定规模。清乾隆年间,宫廷所用的玛瑙饰物和雕件的用料相当一部分来自阜新,阜新玛瑙遂成为朝廷贡品。乾隆六十大寿时,土默特左翼旗(今王府镇)王爷进献一串佛光玛瑙朝珠,乾隆皇帝大喜,御封该村为“宝珠营子村”。阜新玛瑙雕行业此后逐渐达到鼎盛期。
民国时期,战乱频仍,阜新的玛瑙业一度陷入萧条,无绩可言,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渐有起色。
1974年,苍土镇产出一块重达30公斤的水胆玛瑙石,透明度好、俏色多样。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这块珍贵的水胆玛瑙石被雕刻成作品《水帘洞》,现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传承价值
玛瑙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为文学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同时,民间故事、京剧、书画、歌曲、电视剧等形式被广泛地利用起来,成为宣传、推广阜新玛瑙业的文化载体,实现了对玛瑙产业的精神反哺。
传承现状
由于阜新玛瑙雕主要通过家族传承,历史上有名望的玛瑙世家已传至第四代,玛瑙工艺素活的代表李洪斌大师现已年七旬有余,阜新玛瑙雕在取得辉煌业绩的同时已面临手工艺人技艺失传的危机,亟待抢救、保护。
传承人物
李洪斌,男,汉族,1939年生,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阜新玛瑙雕代表性传承人。
保护措施
为了加强保护阜新玛瑙传统手工技艺,阜新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通过收集、挖掘、记录、分工、编目等方式,建立玛瑙手工技艺档案;用文字、录象、拍照等数字化多媒体手段,对阜新玛瑙手工技艺进行真实、全面、系统记录,并收集珍品,成立阜新玛瑙产业管理办公室和阜新玛瑙协会,建立市政府与玛瑙协会既分工明确又各有侧重的保护机制和具体办法;建立玛瑙雕刻技艺学校,培养高级设计、制作人才,招收艺徒,采取师带徒方式,解决后继乏人问题。举办展览实现出精品、出人才战略目标;筹建阜新玛瑙博物馆,收集和收藏李洪才等大师级的精品佳作,使玛瑙带有鲜明地域特色手工技艺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成为阜新文化交流的纽带。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阜新市玛瑙协会获得“阜新玛瑙雕”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阜新玛瑙雕”项目保护单位阜新市玛瑙协会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