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陕西省澄城县传统手工《尧头陶瓷烧制技艺》
阿标
2024-03-27 13:13:16
0

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陕西关中东部澄城县尧头镇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澄城尧头陶瓷有着1300余年的烧造历史,烧制技艺全部用土法手工生产,原料采自当地坩土,加工过程包括泥浆、制坯、施釉、煅烧四道工序,造型浑朴大方、胎骨憨厚古拙、釉色纯亮缜密。

2006年5月20日,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Ⅷ-12。2018年5月,尧头陶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传承工艺振兴目录。

历史渊源

1

澄城陶瓷主要产于尧头镇,据《澄城地名志》记载,尧头镇古称“窑头镇”,因瓷器窑较多而得名,又由于古圣人“尧”与“窑”的发音相同,久而久之圣人之“尧”这个字符慢慢地取代了瓷窑的“窑”。尧头镇这一地名称谓一直延用。

尧头粗瓷是陕西渭北历史上著名的民间瓷窑,其窑址也是历代民间陶瓷文化遗存的重要地方。据明朝县志记载,澄城“瓷砂始于唐”。这是尧头窑最早的文字记载。1522年~1566年(明嘉靖年间)县志曾记述征收窑税,每年“窑课钞二百八十九贯五百文……物产:器用资黑瓷、石炭。黑磁尧头镇特产。”1625年(明代天启五年)刻印的《同州府志》也记载:“澄城尧头……产陶磁器。”在元明以后北方青瓷日趋消亡的趋势中,澄城窑还能烧制青瓷,这种现象在北方瓷窑中极为罕见,为确定澄城窑的历史地位增添了浓重一笔。

在明清时期尧头镇陶瓷业发展到兴盛阶段。据中国民间流传,在鼎盛时期,有窑百余处,年产陶瓷220多万件,不仅占据了渭北各县市场,而且远销山西、甘肃、内蒙古、陕北等地。

清末至民国初期,由于战乱及匪患不止,加上1877年(光绪三年)大饥的影响,导致澄城县人口急剧减少,尧头的陶瓷业亦严重衰落。1926年(民国十五年)《澄城县志》记述,“境内工艺不兴。无他特产。著名者惟长润镇(尧头)之瓷器砂器,余皆寻常日用之物……旧有40余家,民国十五年时有20余家,每年共出30余窑”,当时的出产数为“每窑约值钱30余串,每年约售钱万余串”,并较详细地记载了制瓷业的规模和生产流程。1926年(民国十五年)统计时由“旧有四十余家”减少至二十余家,可知当时烧瓷业仅达到清代规模的半数。

传承保护

2

传承价值

陕西澄城尧头陶瓷,是中国民间粗瓷的活化石。尧头窑则是中国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原生态古窑址遗址群,属于中国罕见的民窑群遗址,被称为“中国原生态陶瓷活化石”和“中国现存最大的天然民窑博物馆”。

尧头陶瓷在造型纹饰上继承了中国原始彩陶、汉魏陶塑、唐代三彩的艺术传统。在器型特征上,具有仰韶文化的韵味,硕大的器型,显示了中华民族气吞山河、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那种黑底刻花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美学价值,充分体现出黄河流域原生态的民族风俗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专家称为“黄河之精,华夏之灵”。

传承现状

澄城尧头粗瓷现状是:一是资源闲置浪费,古窑遗址在碎瓷片中长眠。二是民间艺人失传。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人很少用陶瓷制品作为日常家用器皿,且澄城尧头陶瓷因制作工艺没有提高和改进,而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后来很难见到一些巧匠绘制的传统日用品,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民间美术的澄城陶瓷已今非昔比。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县所有的民间陶瓷艺人尚不足20人,而且年龄大都已六七十岁,且有的体弱多病,精熟几十道制瓷工艺的艺人更是凤毛麟角。

陕西的澄城尧头窑是一处堪与中国各大瓷器名窑相媲美的民窑。然而尧头传承的陶瓷技艺和文化已届濒危,亟待抢救。

传承人物

李义仓,男,汉族,1931年生,2009年去世,陕西澄城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义仓自幼随叔父李书生在自家窑场学习碗窑技艺,18岁出师,最擅长铁锈花、青花瓷刻花技艺。铁锈花技艺历史悠久,他绘制的太阳花、鱼网纹图案依稀可见仰韶文化的风貌:大老碗上的刻字“福、寿:花、香”潇洒自如,风格豪放;“鱼戏莲”盘、“菊花开丰”撑盖、“苗蓿花”碗等均构思大胆、想象奇特。

周铁怀,男,汉族,陕西省澄城县人,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传承人。2017年12月28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2018年5月,正式成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保护措施

尧头窑传统村落有古民居219处,庙宇12处,祠堂5处,已经成为遗址园区的景点。并鼓励一些原住居民返回居住地,从事陶瓷烧造技艺的传承。

据澄城县文化馆副馆长韦亚莉介绍,根据相关政策近年来对市级以上的传承人每年有生活补助,另外对在窑头古遗址恢复的窑场每个有专项资金扶持。他们将推荐这些传承人走进窑场工作,带动更多年轻人参与到保护和发展尧头陶瓷烧制技艺工作中。

2018年8月28日,由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澄城县文化馆承办的“新农村巧匠”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提高班在华元大厦开班。43位尧头陶瓷烧制技艺传承人和从业者会接受为期5天的培训。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澄城县文化馆获得“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原保护单位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澄城县文化馆(澄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陕西省澄城县传统...
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陕西关中东部澄城县尧头镇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
2024-03-27 13:13:16
非遗 | 陕西省铜川市传统...
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陕西省铜川市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4-03-27 13:01:23
中国手工艺术《澄城尧头陶瓷...
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陕西关中东部澄城县尧头镇地方传统手工技艺,澄...
2024-03-15 21:45:50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音乐非遗文化《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码头时用它来...
锣鼓书 | 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
非遗 | 四川省梓潼县传统音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传统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