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生铁冶铸技艺,山西省晋城市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阳城生铁冶铸技艺,自公元前6世纪发明。阳城生铁冶铸技艺在熔炼铸造时先将采得的矿石粉碎,再经高温焙烧去硫,然后方可入炉,通过观察铁水色泽判断其成色。
2006年5月20日,阳城生铁冶铸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为:Ⅷ-35。
中国自公元前6世纪即发明了生铁冶铸术,比欧洲早了16个世纪。由此开始,中国逐渐形成了和西方迥然不同的钢铁冶炼技艺体系,创造了铁器时代与钢铁文明。阳城则是中国生铁冶铸术的重要留存地。
山西阳城古称获泽,唐武德初曾短暂作为泽州治所(后移治于今晋城老城),天宝年间改阳城县。境内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天然石洞繁多,地势险要,铁矿资源易于开采。这些地理条件为阳城当地生铁冶铸术的形成创造了良好基础。
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和机耕的推广,阳城犁镜生产逐渐萎缩,至90年代后期冶铸作坊已全部停产,阳城生铁冶铸艺人及铸炼设备均大量流失。
传承价值
坩埚炼铁、犁炉炼铁和犁镜的铁范铸造均传承有续,具有丰富的科技、人文内容,堪称国之瑰宝。这一典型的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技艺价值。
阳城犁镜制作技艺富有特色,有自成体系的完整的工艺规范,堪称中国式铁范铸造的“活化石”,值得珍视与保存发扬。对其冶铸工艺进行总结,于进一步了解早期铁范铸造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阳城生铁冶铸术堪称中国生铁冶炼术的代表作,它的历史价值、技艺价值和文化价值极为重要而独特。
传承人物
吉抓住,男,汉族,生于1946年,山西阳城人。2007年6月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阳城生铁冶铸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山西省阳城县申报。项目名称:阳城生铁冶铸技艺。
保护措施
山西省有关方面搜集阳城生铁冶铸技艺的有关资料,以展览的形式在旅游景点皇城相府向外展示。使阳城生铁冶铸技艺得到了有效保护,同时也给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了更多的人气。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华觉民亲赴阳城,在皇城相府建立了中国冶铁发展史博物馆,回收和保护犁炉、镜范、犁镜、工具、设备等实物,配以图片和文字,让游客了解中国古代冶铸技艺的辉煌灿烂。使阳城生铁冶铸技艺得到传播发扬和保护。
山西省政府于2009年建设山西阳城生铁冶铸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项目传习基地(传习所)。传授阳城生铁冶铸技艺相关的非遗文化知识,使游客了解学习阳城生铁冶铸技艺的内容,发扬传承阳城生铁冶铸技艺。
2014年, “阳城生铁冶铸技艺”非遗展示场馆在晋城市建立,阳城生铁冶铸技艺的传承得到保护。 [10]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阳城县文化馆获得阳城生铁冶铸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阳城生铁冶铸技艺项目保护单位阳城县文化馆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