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中国中医科学院传统医药《中药炮制技术》
阿标
2024-03-28 12:13:54
0

中药炮制技术,中国传统医药制备或提取手段之一,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药协会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中药炮制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中医用药要求将中药材加工成中药饮片的传统方法和技术,古时又称“炮炙”、“修事”、“修治”。药物经炮制后,不仅可以提高药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方便存储,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必备工序。

2006年5月,中药炮制技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编号Ⅸ-3。

非遗特征

1

技术综述

中药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中国传统药材资源达12807种,但中药临床应用和成药制作一般不用生药,而用经过加工炮制的成熟品即饮片。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制成中药饮片之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个特点,也是中医药的一大特色。中药炮制技术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中医医疗、中药调配以及中药制剂的不同需要,结合药材自身性质,将中药材制成中药饮片的一整套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和医疗、调剂、贮藏等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的性质,分别采用修治、水制、火制及增添辅料制作等方法,对生药进行加工的特殊技术,其上可追溯到药材的种植、采集或饲养,其中以炒、炙、烫、煅、煨和火制方法最为常用,故名“炮制”。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特定的术语,历史上又称“炮炙”、“制造”、“修治”、“修制”、“修事”、“修合”、“合和”、“治削”等。从字义上来看,“炮”和“炙”都离不开火,而这两字仅代表中药整个加工处理技术中的两种火处理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对医药知识的积累,对药材加工处理技术早已超出了火的范围。为了既保持原意,又能较广泛包括药物的各种加工技术,现代多用“炮制”一词。“炮”代表各种与火有关的加工处理技术,“制”则代表各种更广泛的加工处理方法。

技术特点

一、遵循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中医辨证论治的需要

中药使用最为重要的特点即“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药”。这些理论主要包括五昧归经理论、作用趋势(升降沉浮)理论、毒性理论、七情理论等。五味理论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主要指“五味所入”理论的应用,即认为“酸、苦、甘、辛、咸分别主人肝、心、脾、肺、肾五脏”,故临床使用柴胡、香附、元胡等多醋制,目的是增加入肝作用;临床使用党参、甘草、黄芪等多蜜制,目的是增加补脾益气作用;临床使用黄柏、知母、车前子等多盐制,目的是增强人肾作用。

一药多用是中药使用的另一特点。中药炮制是满足中医辨证论治需要的重要手段。一味药物临床上常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医生根据病情的需要,或增强该味药物的某些药性,或降低、缓和该味药物的某些药性,或消除该味药物的某些药性,以适应临床辨证论治的特定需要。例如,生麻黄发汗解表力强,也能止咳平喘、利尿,主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但不适用于老年人、体虚者和小儿;麻黄绒较麻黄作用缓和,适用于老人、小儿及体虚者的风寒感冒;炙麻黄发汗解表力弱,在蜜的协同作用下,止咳平喘力相对提高,主要用于表证较轻而肺气壅阻的咳嗽气喘者;炙麻黄绒发汗解表作用更缓和,主要用于表证已解,咳喘未愈的患者。

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

有些药物有毒,只有经过炮制之后才能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例如,马钱子、乌头和半夏分别需要砂烫或油炸、蒸或煮、浸漂或复制后才能使用;麻黄辛散性太强,易致发汗太过,捣绒后可降低;黄连过于苦寒易伤脾胃,酒炙后可缓和,等等。采用炮制的方法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是中药使用的又一个特点。另外,有些药物只有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具有药效,如麦芽(发芽法)、血余炭(扣煅法)不经过炮制它们不入药,加工炮制之后,它们产生了药效,才作为药物使用。

三、中药调剂和制剂的需要

中药相当大一部分是以汤剂使用的,这就需要调剂。大块的或整个的草根、树皮、介壳、矿石等药物不能直接进入场方,要进行必要的净选、切制或粉碎,才能分剂量和利于药物的煎煮。中药制剂需要粉碎,有些药物质地坚韧,如矿物药、骨化石、贝壳类等,需要经过煅或其他方法炮制之后才能粉碎。

此外,中药炮制还具有独特性与古老性。中国应用植物、动物、矿物类药物等天然药物,与中国国外不同之处在于:一是它们是在中医药理论体系指导下应用;二是它们都经过一定的加工炮制后使用。除中国外,有许多国家也使用天然药物,但它们都不具备中药的使用特点。苏联的《苏联远东地区药用植物名录》就载有天然药物l 115种,它们十分重视药用植物的使用和研究,研究成果很丰硕,对天然药物的开发利用很重视,但是其使用天然药物和中国使用天然药物的理论体系完全不同:有些地区和国家也对一些天然药物进行某些加工,但它们没有一套完整的炮制理论体系,因此不同于中国。中医药的理论体系是独特的,使炮制这门中药的传统学科具有了独特性。中国能安全有效地使用中药,包括大量有毒的中药,关键在于中药炮制的重要作用。

中药炮制具有古老性。炮制是中国广大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经验的积累,是历代用药经验之结晶。其起源、理论体系和生产方式都具古老性。中药炮制理论形成的基础是前人长期用药的经验总结。它恰似一个被经验或临床试验控制的没有被打开的黑箱,它在中药应用和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有其精华,也难免有其糟粕。对待这份医药学遗产,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粗取精,寻找传统理论和现代科学研究的结合点去研究它、发掘它。

传承保护

2

传承价值

几千年以来,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炮制方法与技术,而且也形成了一套传统的炮制加工工具。炮制是中药传统制药技术的集中体现和核心,“饮片入药,生熟异治”是中药的鲜明特色和一大优势。中药饮片炮制技术是中国所特有的,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中药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体,是中医现代化的先决条件,为了保证中医事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开展了中医药的“源头工程”研究,“炮制研究”就是中医药源头工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传承人物

王孝涛(1928年6月—2024年3月16日) [26],男。2007年6月,王孝涛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中医科学院申报。项目名称:中药炮制技术。

金世元,男,1926年12月出生。2007年6月,金世元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中药协会申报。项目名称:中药炮制技术。

孙树武,男,1947年8月出生。2009年5月26日,孙树武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申报。项目名称:中药炮制技术(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

李成杰,男,1932年10出生。2009年5月26日,李成杰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焦作市申报。项目名称:中药炮制技术(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

保护措施

2016年11月1日,吉林省政府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加快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进行解读,《意见》着重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其中之一是推动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制定吉林省道地药材炮制规范,建立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

2018年8月15日,上海中医药大学和宁波明贝中药业有限公司签约,共建浙江宁波明贝堂中医药传承教育中心及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实训基地。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认为,此次沪甬合作,就是主动对接国家和地区战略规划,以教学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重点,把这一平台作为中医药健康服务技术的汇聚地,从而辐射长三角地区。鄞州区有关领导认为,此次合作,将充分发挥上海中医药大学在长三角地区中医药发展的联动、带动作用,打破各种资源壁垒和机制障碍,将院校教育和产业基地紧密融合,进一步推动宁波中医药民间技术的发展。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中药炮制技术项目保护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国中药协会评估合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
藏医药有近两千三百余年的历史,是藏族人民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积累完...
2024-03-28 12:45:21
非遗 | 藏族传统医药《藏...
藏医药是中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世世代代的生活在雪域高原的...
2024-03-28 12:40:43
非遗 | 浙江省杭州市传统...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是胡庆余堂所保存下来的传统商贸习俗,国家级非物质文...
2024-03-28 12:36:18
非遗 | 中国北京同仁堂(...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中国传统医药之一,由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
2024-03-28 12:32:29
非遗 | 中国中医科学院传...
中医正骨疗法是通过拔伸、复位、对正等手法,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方式,治...
2024-03-28 12:31:44
非遗 | 中国针灸学会传统...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
2024-03-28 12:26:25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音乐非遗文化《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吹打乐样式,明清时期就在定海一带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码头时用它来...
锣鼓书 | 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
非遗 | 四川省梓潼县传统音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传统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