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传统节日民俗《锡伯族西迁节》
阿标
2024-03-28 15:26:46
0

锡伯族西迁节,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锡伯民族的西迁戍边纪念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锡伯族西迁节因时间是农历四月十八日,所以叫“四一八节”。因有怀念亲人之意,又叫怀亲节,新疆锡伯族同胞称为“杜音拜专扎坤”。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新疆锡伯族群众就会欢聚一起,共进野餐,表演歌舞,以纪念祖辈驻防戍边的英雄业绩。

2006年5月2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申报的锡伯族西迁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Ⅹ-9。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锡伯族西迁节项目保护单位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文化馆评估合格。

历史渊源

2

据史料记载,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农历四月十八日,清朝政府从盛京(今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018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3275人,由满族官员率领,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这一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西迁新疆的锡伯人和留居东北的锡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话别。次日清晨,锡伯族官兵及其家属,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踏上了西迁的漫漫征程。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跋涉,到达新疆的伊犁地区。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就是他们当年的驻地,那里的锡伯人是他们的子孙。

从此,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人们都要在寺庙内拱灶,杀猪,吃高粱米饭,每户都去当家人,进行聚餐,来纪念锡伯族祖先西迁的历史壮举,畅叙保卫祖国西北边疆的业绩,缅怀离别的骨肉同胞。这一天遂成为锡伯族的传统节日。

西迁官兵出征的前一天,西迁官兵及家属与送行父老兄弟姐妹亲戚故友齐集在太平寺“锡伯家庙”,共进了离别饭,共饮了离别酒,为戎装西迁的同胞饯行。从此,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在锡伯村屯,都要在寺庙内拱灶,杀猪,吃高梁米饭,每户都去当家人,进行聚餐,来纪念锡伯族西迁的历史壮举,畅叙保卫祖国西北边疆的业绩,缅怀离别的骨肉同胞。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与东北锡伯族间有了来往,更把“四、一八节”提念起来。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锡伯族的这个节日,每年的“四、一八节”日到来时,市政府与市民委都要召开茶话会,电影招待会,和锡伯族一起欢度这个传统的光荣节日。从1982年开始,在“四、一八节”时,沈阳市锡伯族群众,到北陵公园集会,举行纪念活动。介绍锡伯族西迁的历史与经过,讲述西迁戍边的意义,激励锡伯族人民继承祖辈光荣传统,发扬祖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共进野餐,表演歌舞,以缅怀保卫着祖国西北边疆的骨肉同胞。省市民委每年都到会祝贺,与锡伯族群众一起欢度节日。

传承保护

1

传承价值

通过“西迁节”的节庆活动集中展示锡伯族灿烂悠久的文化传统、民族心理、民族情感、民间信仰、民风民俗及各种工艺和歌舞音乐艺术。它以中国惟一的锡伯族自治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主要传承地区,向全国锡伯族地区辐射,形成集历史、时空、地域、精神为一体的文化传播空间。

传承现状

由于种种原因,西迁节民俗艺术中的原始文形态出现失传的危机。诸如:古代渔猎遗俗及其口头和书面文学产品日渐消弭,失传严重。古老的萨满文化出现无人传承的断代危机。精通满语满文的人数越来越少。50岁上下的锡伯人大都不懂锡伯文,这一用于传承的主要工具已经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为数不多的民间艺人大都年龄偏高。西迁节民俗艺术的个性特色逐年弱化或减少等,需要加大对其保护和抢救。

保护措施

2010年5月25 日至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组成项目调查组赴伊犁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调查、拍摄锡伯族“西迁节”系列活动。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非遗 | 新疆维吾尔传统节...
新疆维吾尔族麦西热甫(新疆维吾尔刀郎麦西热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
2024-03-28 22:35:04
非遗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吉克族播种节是塔吉克族的农事节日。...
2024-03-28 19:16:22
非遗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塔吉克族引水节,即当春季来临之时,需要砸开冰块,引水入渠,灌溉耕地...
2024-03-28 18:12:08
非遗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锡伯族西迁节,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锡伯民族的西迁戍边纪念日,国家...
2024-03-28 15:26:46
锡伯民族纪念日非遗《锡伯族...
锡伯族西迁节,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锡伯民族的西迁戍边纪念日,国家...
2024-03-20 20:17:04

热门资讯

非遗 | 山西大同传统戏剧《雁... 雁北耍孩儿起源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是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
非遗 | 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
非遗 | 河北省永年县传统武术...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非遗 | 山东省烟台市传统曲艺...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
非遗 | 四川省甘孜藏族传统音...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主要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族区域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
非遗 | 四川省九寨沟县传统音... 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四川省九寨沟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
非遗 | 上海市松江区传统音乐... 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
非遗 | 河南省信阳市传统音乐... 信阳民歌是起源于河南省信阳市的传统民歌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信阳民歌经...
非遗 | 浙江传统舞蹈《龙舞(... 长兴百叶龙发源并流传于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一带,距现代已有160多年的历史。长兴百叶龙舞蹈表演时,荷花...
非遗 | 广东传统舞蹈《狮舞(... 狮舞(广东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舞蹈,为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申报的国家级...